第七八三章 攻守(1 / 2)
此次镇江堡守卫战,西城是攻防重点,所以杨振将麾下征东军三团营的将领全都安排在了西城一线。
至于东门镇江门瓮城及沿江一线,杨振则将那里交给了仇震海率领其余水陆两路人马坐镇。
其中俞亮泰、仇必先领领水师炮船沿江布防,仇震海、柳林、安应昌、金玉奎率其他人马驻守城上。
金玉奎在引领俞亮泰的船队北上攻击九连城船厂,一把火烧了船厂之后,彻底赢得了杨振等人的信任。
同时又由于他跟仇震海是老相识,所以这次镇江堡守卫战,杨振就将他和他的队伍暂时交给了仇震海统一指挥。
此时此刻,那些人都在东城门严阵以待,并未跟随杨振到此。
“前去攻敌?呵呵,说的倒是轻巧,你们想攻哪里?”
面对自己麾下这几个最可靠的将领,杨振倒也并不掩盖自己的无奈。
张臣、李禄、杨珅说的都没什么错,若是清虏大军对镇江堡只是围城,并不攻打,那么自己还真是麻烦了。
可是要说因此就该出城攻敌,杨振却又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
因为这么一搞的话,主客不就易位了吗?
这样一来,清虏反而成了以逸待劳的一方了。
这与自己先前的战略是完全相悖的,杨振下意识地就觉得不能这么做。
然而清虏如果真的采取当年围死大凌河城的办法,对镇江堡只围不打,那么自己一时半会儿还真是没有太好的法子。
杨振苦笑着把自己的问题抛出去之后,张臣、李禄和杨珅三人也是一愣。
——是啊,清虏大军三面围城,只留鸭江水道一个出口,自己们又该去攻打哪里呢?
——而且不管出城去打哪里,其实都相当于自己分兵,摊薄了守城的力量,会对将来攻城的清虏更有利。
——如果干脆下城,去打那些扎营围城的清虏大军,那相当于是放弃了自己们连日来辛苦修建的城防工事,就更加不可取了。
——如果再派信使出去,向祖克勇等人传令,叫他们率军袭击清虏大军的后方,那么杨振除了犯下朝令夕改的错误之余,事实上也根本无助于清虏对镇江堡的围而不打。
几个呼吸之间,张臣、李禄与杨珅三人便想到了这么几种可能,同时也在心里默默地否决了这样几种可能。
最后,几人只得相视苦笑,无话可说了。
“这样吧,再等等看,看看清虏伪帝黄台吉到底想干什么,反正鸭江水道十天半拉月也不可能结冰封冻。若是过上几日,清虏大军仍不来攻,我们再另想办法吧。”
杨振见这几个心腹干将也没有什么好法子,当下也只得叮嘱他们密切注意城外清虏的动向,再次巡视了一遍城防之后,下城回了征东将军行营,然后一边盯着济尔哈朗留下的八旗驻防图,一边苦思对策。
然而,就在杨振苦思对策的同一时间,镇江堡西北五龙山清虏大营正中一座大蒙古包似的金顶大帐之中,清虏伪帝黄台吉也正在召集军前的王爷贝勒大臣们一起议事。
黄台吉的金顶大帐,比一般蒙古包可高大得多了,但其形制却与蒙古包大同小异,一样穹顶圆壁,顶开一窍如天窗,其穹顶自内观之上如伞骨,自外观之如覆碗,其圆壁则由无数根木料插入地下排列构筑,然后裹以毛皮、包以锦缎而告成。
穹顶所开之天窗,既可做采光之用,又可将帐内的炭火之烟气排出,非常实用。
当然了,黄台吉的金顶大帐,所用之材料,内饰之奢华,自非一般的蒙古包可以比拟的了。
若论其装饰之奢华与帐内空间之大小,其实一点也不次于他在盛京城内召集诸王贝勒议事时常用的大政殿。
这天中午,黄台吉就在自己的这个金顶大帐内召集了从征的王爷贝勒贝子大臣们一起议事。
也是直到了这时,黄台吉才从闻讯赶来与会的尼堪和尚可喜嘴里得知了镇江堡丢失的其他一些内情。
特别是当他得知,济尔哈朗仓皇撤出镇江堡的时候并没有烧掉城中府库粮草,而金玉奎更是带着济尔哈朗从附近各城征集的重炮,以及尚可喜从镶蓝旗汉军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大批炮手一并投降了杨振,简直把他气得又是一阵头晕目眩,脑瓜嗡嗡直响,差点再次背过气去。
“济尔哈朗你糊涂啊,若说那个柳林,率朝兵三千充为杨振内应这一点你没有料到尚属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那十万石稻米落入杨振所部人马之手,你该当何罪?!
“依朕看,把你降为多罗郡王,都显得太轻了!朕以往与你种种恩典,全看在你为人沉稳,处事谨慎,人前人后老成持重上面,现如今,你的沉稳谨慎哪里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