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章 一切为了粮食(1 / 2)

加入书签

“布谷布谷——”

鸟儿在屋檐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鹿儿岛下了一场连绵的春雨,扶苏站在东宫二楼的屋檐下,凝视着大河北岸的土地。

已经被翻耕并灌满水的田地在蒙蒙细雨中就像一直连绵到天际,几头水牛在田埂上嚼着草根,几位农夫在看守着水渠,确保每一块田地都得到充分的灌溉。

扶苏伸手到屋檐外,雨已变细,是时候了。

扶苏脱下了身上的锦衣,换上一套粗麻布衣裳,挽起衣袖裤脚,穿上一双草鞋,找了一顶斗笠扣在头上,活动一下四肢,然后挑着锄头,走下东宫。

鹿儿岛的族人们看着一身农夫打扮的公子穿过东宫大广场,路过子民的屋门前,走过吊桥,一直走进大河北岸的水田里。

于是族人们也纷纷转身进家门,换衣,换鞋,拿农具……家家户户的人流汇聚成河,像潮水一般流淌进大河北岸的水田里。

雨生百谷,故曰谷雨。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有农谚说“谷雨到,布谷叫”,连鸟儿都在催耕了,你还有什么理由呆在温暖的屋子里睡觉?

大河南北进入了春忙季节。

“播谷播谷——”

鸟儿在头上叫,大河北岸到处都是忙碌的族人。谷雨时节后不再有霜冻,正是播种农作物的好时机,错过了谷雨,便是辜负了这好时光,辜负了自己。

小秧苗在精心培育的小水田里长得青绿,就像一个个小人儿在那向你快乐地招手。

扶苏弯着腰,从左手上捧着的一片秧苗中捏下一块,连苗带土插入翻熟的水田里,然后继续重复这一动作。

一块秧苗很快就被插完了,扶苏直起身,趁机放松一下酸痛的腰部,然后左走几步,从田埂上的大竹篮里捧起新一块秧苗,回到水田中继续重复这机械性的动作。

无数族人也在重复着机械般的动作。

鹿儿岛在冬季来临前就开荒了八千多亩土地,开春之后又进一步新开荒了一万多亩,所以现在大河北岸有近两万亩的新田需要播种插秧。

野人还不习惯这种精耕细作的耕种方式,所以插秧的农夫队伍主要是以老秦人为主。

下田的老秦人加上学习上手比较快的野人,插秧的队伍总共也只有五百人。

以每人每天工作十小时、插五亩地的工作量来算,完成两万亩水田的插秧工作至少需要一个星期。

所以时间不抓紧是不行了。

鹿儿岛现在的人口已经达到五千,如果算上围绕鹿儿岛生活的流浪野人,那这个数目可能会进一步攀升到一万,妥妥的大型部落。

两万亩的稻田产出,都不够这一万张嘴一年的口粮,加上鹿儿岛饲养的鸡鸭鱼、猪牛羊,缺口就更大了,解决温饱问题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所以粮食问题一刻也不能放松。再加上头年新地的缘故,稻田的产出可能要比预计的要少,等种过几茬庄稼之后,生地变熟地,土地肥力上来了,产出就能有质的飞跃。

而等到下半年,扶苏打算把水田面积扩大到五万亩,继续种一季晚稻,浇水不便的地方也要种上耐旱的糜子、小麦等等,目标是最终在大河北岸开发十万亩良田出来。

扶苏相信,只要有十万亩良田在手,他就有底气在东瀛列岛做成任何事!就可以在东瀛列岛横着走!

所以为了稻子,为了粮食,一切都是可以暂时隐忍的,比如和佐贺部搞好关系这件事。

大河北岸的交易集市已经变得非常的繁荣,这里甚至出现了叫做“饭馆”的新鲜事物。

在这些由鹿儿岛的厨娘开设的大竹棚内,你只要交给饭馆一碗稻米,就能从厨娘手中换取同样一碗香喷喷的蒸熟的顶上浇着肉汁的白米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