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钱2(2 / 2)
扶苏并不是在空口说大话,龙币使用的是古代母钱翻砂铸钱工艺。
这一工艺在明代宋应星所撰《天工开物》一书作了比较具体的记载。
母钱翻砂铸钱工艺一般分成制作钱模、制作范型、合范固定和浇铸钱币等四个步骤,过程及其复杂,工艺要求极高,明代的铸币术制造出来的铜钱,即便是交给如今的大秦,扶苏也不相信秦朝工匠能仿造出来。
更何况是交到东瀛列岛刚开化的野人手上,先不管铜钱上优美的纹理图案,融化青铜的炉温就是一个问题,浇铸过程中的杂质也是一个问题,除此之外,别的部族只要能把青铜熔铸成薄薄的一片而不一掰就断,扶苏就亲自给他写一个大大的“服”字。
听完扶苏的讲解之后,渊文阁学子们信心大增,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想在就带着商队去别的部族大展身手。
扶苏教完学子们基础理论,别的就不管了,书上得来总是死的,只有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
所以渊文阁的学子们上午上课,下午一有时间就往鹿儿岛市场里跑,没有课上的日子,就带着商队前往各个部族。
一如扶苏先前所料,龙币铜钱的推广工作一开始就举步维艰。
毕竟一百斤沉重的粮食背在身上,和一枚轻飘飘的铜钱揣在怀里,给人带来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前者给人以沉重但踏实的安全感,后者给人以魔幻的不真实感。
野人对粮食的渴求已经到了魔怔的程度,晚上恨不得抱着粮食睡觉才安心。
野人又不是傻子,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把珍贵的粮食兑换成一枚又不能吃,又不能喝,又不能用的铜板?
所以即便理这些鹿儿岛高级管事们倾尽全力,鹿儿岛币制的推广工作依旧几乎没有进展。
几乎没有,那就是有的意思!
因为总有一些来鹿儿岛交易或者直接和商队交易的外族人,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比如有急事实在不方便携带货物啦、路途遥远害怕被域外野人半路劫掠啦、下次还要来鹿儿岛市场不想把货物搬来搬去啦等等各种原因,而将信将疑地将带来的货物交给鹿儿岛,然后从鹿儿岛拿走了等价的铜钱。
野人们其实很聪明,尤其是牵涉到粮食的时候,他们用尽少得可怜的智商来计量自己手中的铜钱可以兑换的粮食。
只要一有空,他们就会将手中的铜钱兑换成粮食,只有当他们不得不离开鹿儿岛市场的时候,才又将粮食兑换成铜钱。
由于一开始的时候几乎没人愿意相信一个铜钱等同于一百斤粮食的价值,这些野人就不厌其烦地将粮食和铜钱兑换来兑换去,甚至一天兑换好几遍。
这个时候,鹿儿岛的高级管事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帮他们完成兑换,并且告诫所有参与铜钱兑换的本部族和外族人,不准在铜钱兑换过程中贪墨他们的东西,否则会受到鹿儿岛最严厉的惩罚!
一开始的时候这些不放心的野人几乎是每天都要将手中铜钱兑换成粮食,核算一下自己手中的存货,发现没有短少之后,就改成了两天兑换一次,后来就成了三天一次,四天,五天,十天一次……一个月一次……
一种新型的业态,在野人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地方,正悄无声息地蔓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