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章 安胜关(一)(2 / 2)

加入书签

“雪屋”很简单,就是用少量木材包上毛毡,然后浇上水,冻成冰后再浇水,一直到形成厚厚的冰墙,再如法炮制,弄上屋顶就可以了。这个法子,事先演练过,人人都会。

每人搭建一个“雪屋”后,休息一个时辰,然后趁夜继续出发;继续前进三十里,这是最危险的一段路,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到,若不是雷火他们上一次是白日经过,并且留下一个个木桩做标记,他们甚至有可能迷失方向。

三十里后,可以到达雷火他们上次的宿营地,在那地方,雷火他们将休息两个时辰后独自以滑雪方式上路,而“后勤保障队”的人,还有架爬犁的人,都将留在这里,卸下物资,扩大营地,等待后续部队到达。

谢岩跟随大队,比雷火他们晚两个时辰出发,由于行军速度做过事先计算,等到大队到达六十里营地时,雷火他们休息完毕,离开不久。

这一次,大队人马只能休息一个时辰,由于滑雪速度快,他们必须提前,这样才能在预定的时间到达位置,配合雷火他们行动。

这是一次非常艰苦的雪地行军,必须用两天两夜的时间走完去“安胜关”的一百里路,如此恶劣天气下的高强度行军,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时谢岩说:“曾经有过那么一支军队,不但做到了,而且走的更远,做的更好。”

除了冯宝,没有人知道那只军队,因为那是一只怀着崇高理想的“人民志愿军”。

事实证明,没有崇高理想,但是对军功的渴望,对财富的向往,同样可以激励人,同样可以使人超越极限。

当大队人马到达“安胜关”前方十里最后一个营地的时候,雷火他们休整结束,刚刚准备出发。

谢岩看见他们向自己行礼,急忙阻止,更向每一名队员拍了一下肩,对每一个人都说了同样的三个字“拜托了!”

所有队员齐齐打出了“OK”手势,这是谢岩教会他们的,是肯定、确定的意思。

谢岩没有注意到,在他打照呼的时候,冯宝单独把刘愣子拉到一边,叽里咕噜的不知道说什么……

一个时辰后,雷火他们抵达“安胜关”右侧山下,先找到上次留下的绳索,费了很大劲才清理掉上面的冰雪。

有了上次的经验,加上绳索的辅助,所有队员安全爬上山顶。找到上次留下的物资以后,再把此次携带的物资和军械汇集到一起,众军士依次上来找寻自己的装备。

“敢死队”的装备,除了正常的战斗和保暖装备外,最为特殊的就是,他们用来滑雪时作为支撑和转向的两根的棍子前端,需要横向固定一把横刀,形成类似战国时期“戟”一样的东西,刀刃向下,一旦滑雪下行不需要支撑、转向的时候,可以将它们单手挺举起来,借助滑雪下行的冲击力,不需要作什么动作,就可以完成对敌人的冲杀,其实这和骑兵冲锋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借助速度形成的力量即可完成,根本不需要什么招式动作等多余的花哨,只要速度不减,冲杀就可一直持续下去。

“突击队”的装备也有一个特殊地方,他们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冬衣之外,再套上一身“高句丽”军服,因为他们需要冒充“高句丽”军。

装备全部整理完毕之后,雷火带着“敢死队”迅速离开,他们必须在天色放亮前,分散潜伏开。

韩成带着五十名“突击队”队员,以滑雪的方式悄悄接近“安胜关”城关:刘愣子则带着八名队员,向关后移动,他们的任务最是艰苦,需要在山谷末段找个隐秘点潜伏,等待时机。

另外还在山顶留下两个人,他们将手执红旗,以“旗语”的方式,向所有参战队伍发布“号令”。

雪天行动虽然无比艰苦,但是也有一个极大的优点,那就是人在雪地上行动的痕迹会很快被大雪覆盖遮掩。

天色微微有些亮的时候,刘愣子终于带人移动到了山谷末段,目力可及之下,隐约可见“安胜关”守军大本营,那是诸多营寨连成一片的“营寨群”。

此时他的心情有些激动,他知道过不了半个时辰,韩成那边就会率先行动,而自己这边,还需要等,等“安胜关”方面的溃军向大营撤退的时候,才是自己出手的时机。

“斩将之功啊!”刘愣子想想心里都觉得发热,过去的“斥侯”队副,现在却要承担起斩杀对方大将,保护物资不被敌人烧毁的重任,他觉得,此时再冷再苦,都是值得的。更何况,冯宝校尉还偷偷给了他一件“神秘武器”,还有一小瓶“酒”,冯校尉说过:“这酒,刚刚试验弄出来的,只此一瓶。”

他好几次想偷偷尝一尝,可惜都没机会,身边人太多,拿出来不够分的啊。

“还是等行动的时候,再喝吧!”正当刘愣子胡思乱想的时候,韩成带着五十名“突击队”队员,列队向“安胜关”关门前走去。

一般来说,守城门或者关门的士兵,通常都是在天亮时换防,所以,韩成特意选择在天亮前两刻左右,冒充换防士兵出现,只要他接近,他就有把握在最短时间里控制关门,而且他知道,天一亮,山顶就会发出“旗语”,关外大部队中,将有一百突前的士兵第一时间接近关门,关门一开他们就会和自己汇合,剩下的事就简单了。

“什么人?”

一个声音传入韩成耳中,其实他根本就听不懂,但是他毫不犹豫地用“高句丽”话说:“换防了,时间到了。”

“高句丽”话是“高句丽”妇人们教的,韩成只会这两句,所以,无论对方说什么,他都是用不大不小的声音回答,大约快到三十步距离的时候,韩成用手势在背后作了一个“准备”信号。

“突击队”员们纷纷隐蔽地拔出插在后腰上的短矛,这是经过改制的短矛,是专门用来作投枪使用的,前端增加了配重,可以“飞”的更远,在短距离内是敌人的噩梦。

守卫关门的有二十四个人,他们第一眼看到韩成的队伍时,还想:“今天换防的时间好象早了点。”不过他们并没多想,毕竟无人不想早点回去睡觉的。

等韩成队伍走近些的时候,才发现人数有点多,这才隐约觉得不对劲,但是这个时候有点晚了。

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发出声响,但是所有人一齐快跑两步,然后停下,接着就见一片“短矛雨”落下……

无声而一致的行动,就是“突击队”训练的结果。

二十四名守关士兵,在一眨眼之间就倒下了一大半,剩下的人才堪堪叫喊出来两声,也全部倒下了。

韩成用“手语”通知部下,六个人去开关门,其余人和他自己一起,列阵迎敌,他们都清楚,拿下关门只是第一步,最重要地是守住关门,这个时间,需要半个时辰。

或许是“高句丽”士兵发出的短暂叫声,引起关上守卫的注意,又或者是到了真正的换防时间,很快韩成就发现有一队士兵出现。

韩成没有犹豫,更没有想着“骗”过对方,而是直接趁其不备,发动袭击。

“短矛”再次掷出,如同前次一般,击倒一片,只是,这一次的惨叫声、呼叫声大多了,在空旷的地方也传的更远了。

天终于亮了,山顶的红色旗帜终于开始晃动起来。

悄悄接近“安胜关”仅有五百步距离的一百名“武平特混营”士兵,看见红旗后,第一时间驾乘马拉爬犁向前冲锋,他们由“刀盾兵”和“鸳鸯阵兵”混合组成。

“刀盾兵”掩护,“鸳鸯阵兵”冲锋,无论代价多大,都必须最短时间冲进关门,和韩成汇合,这就是他们的任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