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第五十章 缅怀与荣耀(1 / 2)
[[562-第五十章 缅怀与荣耀
冯宝曾有意建一座“烈士陵园”,以安葬无后之战场阵亡者。起先,他只是有这么个念头,什么时候去做,并没有考虑过。
但是,高大棒在“百济”战场上以身挡箭,用性命换来冯宝平安的举动,着实让他亲眼目睹身边人的热血与忠诚。
从那一个时候开始,冯宝便很上心。
待“宝庄乡”设立,“道门”差人前来提出意欲置地建座“道观”时,冯宝思虑之后,决定将“烈士陵园”捆绑搭配,交由“道门”去投资建造。
“道门”富裕,根本不差钱,可也不想当冤大头,尤其还搞不清楚“陵园”具体用途,是以并未一口应承,在事后让李涵石去打听。
很快,从谢岩那里得知详情……
“道门”当即便心思活泛开——要知道,虽然“道门”堪称大唐“国教”,但是,自域外传入的“佛门”,却影响力与日俱增,已形成极大威胁,特别在玄奘法师归国以后,“佛门”更是影响力空前,在这个大背景下,“道门”如果再不干出点大事,只怕声势更衰。
而冯宝提出的“陵园”,对上可彰显朝廷对于为国捐躯者的重视,对下又满足了底层百姓在某些精神层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只要“陵园”建成,日后相关的祭祀、法会等事宜,决计少不了,那可是扩大“道门”影响的不二法门。
因此,“道门”不仅愿意承担相关支出,甚至大包大揽,连日后费用一并出了。
作为回报,冯宝承诺,“陵园”日后祭祀等事宜,全部交给“道门”,如此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英烈功德园”,名字是冯宝起的,整件事情也是他运筹帷幄并且实施,不过,他非常清楚,对于“国之大事、在戎在祀”的大唐王朝来说,要想让这件事情真正能够放到明面上来,还缺一样东西——即官方认可,或者说是皇帝认可。
在冯宝看来,从皇帝那里讨要一个名头,此事不难,但却得有个契机,所以一直搁置在那儿,反正还没有建成,不着急。此番带麾下军官和亲卫前去,一来是去认个门儿,二来给众人上一堂“思想教育课”。
在后世,冯宝从小可没少去过,每一次心中都颇有触动,或许现在同样管用呢?值得尝试。
次日一大清早,冯宝率领亲卫及众军官出营,因为人数不少,所以动静也挺大。
两边的军营间隔很近,故有点儿大动作根本瞒不住。
等谢岩自府内回到军营,很快便听说了,稍微一琢磨,旋即明白其意。别说,那还真是个提升士气,提高军队思想觉悟的好法子。
有好主意拿来一用,当然无妨!
“吴成,传本帅将令,擂鼓聚将,校场点兵,三通鼓毕,未至者军法严惩。”
“喏!”吴成大声应下。
“咚、咚、咚……”
震天战鼓声忽然响起!
整座军营瞬间沸腾起来。
谢岩褪去常服,换了一身“乌光甲”,而后在亲兵簇拥下,快步前往“校军场”,一边走,还一边留意各营动态。
谢岩麾下,没有上过战场的新人居多,甚至很多人都是头一次进入军伍,不少人都冲着“有月俸”,军中服役满五年,另外可得五年俸禄为“遣散金”而来。那相当于五年可得近五百贯,都快赶上低级官员收入了,而且这还不算军功奖励。
因此,尽管在短时间内操练有限,但军纪甚是不错,头一次不打招呼“紧急集合”,显得慌而不乱,总体有序。
谢岩站在“校军点将台”上,看着“骑步”、“车步”等各营各队陆续到达,且以每百人成队列,虽说间隔不是那么规整,但是完全说得过去,有军队模样。
自“郎将”程务忠、杜承平始,各营、队军官依次至“校军点将台”下,如实禀报……
三通战鼓结束,“羽林右卫”之谢岩麾下,整一万官兵,另三百“亲兵”、随军一百辅助人员,一个都不少,站在“校军场”上。
“备车,掌旗!”谢岩出人意料地吩咐道。
吴成显然明白话里意思,大声应“喏!”跟着快步跑下“校军点将台”。
与此同时,另两名亲兵,自台上原先固定旗杆上解下“羽林右卫战旗”及“谢字将旗”,再展开“折叠铁枪”,分别将两面旗帜挂上,最后分列谢岩身后,呈“拱卫”状而立。
须臾,一辆敞篷马车快速疾驰而至“校军点将台”下。
谢岩二话不说,迈步走下,登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