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8章 冒蓝火的加特林?(2 / 2)

加入书签

今天是个好日子,朱元璋觉得普天之下,应当同庆。

“回禀陛下,自洪武二十二年至洪武二十三年,天下田庄,尽归皇庄,应天、长安、江苏、洛阳以及福建八府,下辖四十余郡县,富商族丁二十余万均已迁徙。”

“所籍没良田,共计四百余万亩,家财不计其数。所迁徙者,多朝云贵川、辽东以及西北跟中都之地。”

“皇庄所辖田产,如今共计六万万又八千万余亩,其中江南地区便有三万万又五千余万亩,江西也有一万万又一千万余亩,华北平原地区也为一万万又一千万余亩。余下则分散于辽东地区。”

“大明子民,共计四百五十余万户,所有良田共计一万万又四千余万亩,余下,则均为皇庄余田。”

“皇庄余田中,共计两万万又五千余万亩为军耕田,剩余皇庄田产则仍在分批次发放之中。”

“依照陛下的新政策,如今大明登记在册的百姓,共计七千一百六十万人,各地州府仍在登记核算之中,每户百姓,可领田产,总计不超过三十亩。”

“按照朝廷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十五税一的标准,上缴田产租金,皇庄的税收,则有九成,以充国库。”

“洪武二十二年,皇庄收粮共计七千三百一十九万石,其中九成已收纳国库之中。”

“皇庄收银钱共计四百三十九万两,其中九成已收纳国库之中。”

“各种特产,诸如茶叶、丝绸、绳麻之类,不计其数,折合银两,共计一千三百零九万两,其中九成已收纳国库之中。”

“此为洪武二十二年全国全年税收账单,请陛下阅览!”

户部尚书杨靖,缓缓禀报。

朱元璋端坐龙椅之上,极有耐心的听着杨靖汇报,如今按照方世玉的政策推广执行下去,大明朝廷终于有银子了,不由喜上眉梢。

“朝廷关于商税的加征,各地可有反对之声?”

从太监手里接过账单,朱元璋却是沉声问了起来。

看似是在问杨靖,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却是当即站了出来。

“回陛下,各地商贾怨声载道,各地州府官员的门槛,都快被这群商贾踏平了。但各地百姓,对于朝廷新政,无不拥护。河南、山西、扬州、苏杭等地百姓,纷纷在家,为陛下立起了长生牌位。”

蒋瓛一脸激动,倒不是故意拍马屁,而是民间确实如此,商贾跟百姓的表现,截然不同。

方世玉一张嘴,朱元璋一道旨,多少富商因为不从直接被砍了就不说了,这大明天下的地产,都被收归皇庄,其中一部分充作军田,培育三种神物,各地卫所也因此完全能够做到自给自足,甚至可以向朝廷上交一笔不菲的税收。

大明的百姓,更是人人有田种,最多的一户可以领到三十亩,最少的光棍,也可以领到四亩地。

新政是按照每户的人口来分发土地的,七人为上限,最多三十亩,一人为下限,最少四亩。

新政将天下的田产分给各部分人群,最终的解释权却掌握在皇帝手中,朝廷六部也罢,地方卫所也好,压根就插不进手,无权掣肘,朝廷更是雷厉风行,禁止田产买卖,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总而言之,如今摊丁入亩后,天底下就只有一个地主了,那就是皇帝,皇帝把田租给农民,按照十五税一的标准来收税,至于之前的地主或者士绅,则被朱元璋直接踢出局了。

所有的中间商都没了,皇帝收完税,一成属于私房钱,九成再上交到国库。

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皇权真空,百姓拥护,但之前的那些中间商可就叫苦不迭了。

“你说各地州府官员的门槛都要被踏平了?”

朱元璋闻言,不由得眯起了眼睛,看不出脸上的神色是喜是怒,这次为了推广执行新政,杀的人已经远超郭桓贪污案的人了。

被砍头的士绅富商,就已经高达十万之众,被流放的更是不计其数。

可见朱元璋为了推广执行这个新政,下了多么巨大的决心,即便天下因此大乱,也在所不惜!

对于得民心者得天下,老朱算是玩明白了。

朱元璋话音落地,太和门外,文武百官,纷纷低着头,用脚趾头在地上干起了开挖三室一厅得浩大工程。

对于朱元璋得铁血手段,这群文武百官可是见识过不少次得,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谁敢跟士绅富商勾结,那基本就是自寻死路,朱元璋杀起人来,可不管你是谁,一刀下去,人头落地,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至于这群官员,在朱元璋眼里,不过就是给他打工的。

洪武大帝心里对于各种人群的排位,那一定是马娘娘排在第一位,老朱家的种排在第二位,黎民百姓排在第三位,军队排在第四位,书生文人排在第五位,当官的则排在第六位,最后才是那些商贾。

要不是还有商贾垫底,洪武朝的官员,简直就是社会最底层了。

这一点,从七卿年表就能看出来,从洪武十四年开始到洪武二十八年,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央六部的官员,基本就没全乎过,尤其是尚书,能一空就是好几年。

比如都御史,洪武十三年是李善长,然而洪武十四年到洪武十六年,三年时间,直接没人!

再比如吏部尚书跟户部尚书,从洪武十九年到洪武二十一年,这三年,两个部门的尚书一职,一直都是空缺状态。

尤其是洪武十九年,不只是礼部尚书跟户部尚书这两个职位是空缺的,就连礼部尚书跟兵部尚书都是空缺的。

洪武二十年,六部之中吏部尚书跟户部尚书,兵部尚书跟工部尚书,这四个部门的尚书竟然也是空缺状态。

六部其四,都没扛把子的存在,而且还不是一年半载,在洪武朝,简直就是司空见惯。

可见当官的,在朱元璋心里的地位到底有低了。

“能站在朕跟前的,朕可都记得清清楚楚,你们不要以为私底下做的那些小动作,朕不清楚。回去告诉你们养的那些狗!”

“户部造册,三年一小查,五年一大查,每年都要抽查,谁若是敢欺上瞒下,贪赃枉法,中饱私囊,别说朕没给你们提个醒,后果你们应该很清楚,郭桓的人头才落地没几天!”

“都给朕放老实点,否则锦衣卫上门的时候,你们哭都没地方哭去!”

朱元璋话音落地,底下不少人已经开始浑身发抖了。

自打去年开始推广执行方世玉进献的政策之后,诸多府衙,都已经将各地的田产全都归入皇庄之中了。

比较不听号召的,大多都是云贵川等地区,那边土司众多,铁血手腕,只能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若是一味屠杀,更是兵变四起。

因此,朱元璋的新政,针对的地区,目前仍旧只是长城以北以及辽西走廊这两块区域。

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有不少卫所,属于军事重地,比较容易推广执行新政。

至于长城以南以及长江以北的地区,基本属于江南区域了,也算是比较容易,但是到了西南区域,那就难搞了。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随着太监奸细的声音响起,朱元璋当即起身离开,底下的官员也不由得纷纷松了口气。

朱标赶紧追上了朱元璋。

“父皇,新政若是执意推广下去,不会出事吗?商贾的税是不是有点太高了?我担心......”

朱标愣是想不通,怎么方世玉一走,朱元璋脸上就再也没怎么见过笑容了,办起事来,那叫一个铁血手段,不服就砍了!

一个不服砍一个,一对不服砍一双!

最让朱标意外的是,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亲自下令,天下卫所,以总旗为底限,每三年调任一次。

同时裁撤八十万八军,随后又招募五十万新军,被裁撤的八十万大军不说,这五十万新军则只是预备役,服役期限仅为五年,可领朝廷的饷银,但是却不从事生产。随同正规军队,一起操练。

这还不算啥,朱元璋更是大规模征集工匠,甚至不惜搬空内帑跟国库,大力发展科技,克服无数困难,大规模生产一种全新的火器。

这种火器,被朱元璋命名为燧发枪。

但可惜的是,将近一年时间了,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这燧发枪的进展,依旧是极为缓慢的。

乾清宫!

朱元璋坐在软榻上,盯着墙上的东西看着,那是一把枪,大明锻造的第一把燧发枪,实际上,它还算不上是燧发枪,他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把手枪。

却又比手枪长了几寸,但却依旧未能达到燧发枪的程度。

而历史上,燧发枪的出现,还要再过一百多年,是出生在枪炮工匠、锁匠和钟表匠家庭的法国人马汉发明,在转轮火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取掉了发条钢轮,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

燧发枪正式大规模配备,则要更晚了,还要再过三四百年,直到十七世纪,欧洲军队才开始大规模配备,直到十九世纪,才逐渐被更先进的火器取代了。

如今虽然有了方世玉提供的一些思路跟图纸,但是朱元璋想直接从火铳跳过转轮火枪,发明燧发枪,难度自然可想而知。

“标儿,你觉得,如今的大明,强大吗?”

朱元璋缓缓走到墙边,伸手取下墙上挂着这把枪,枪里没有子弹,朱元璋最近却是爱不释手,每日都要把玩一番。

朱标闻言,却是愣了一下。

老爹咋回事啊?

但还是恭敬回到:“爹,您如今威加四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曾经不可一世的元帝国,在大明军队面前,也是土崩瓦解,不堪一击。”

“大明如今登记在册的人口已多达数千万,并仍在以极其夸张的速度继续增长着。您推广执行的新政,更是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大明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多。”

“因此,儿臣认为,大明如今强大,很强大,而且会越来越强大!”

朱标一脸自豪。

亲眼看着大明日益强大,他也是参与其中的一份子,不由的也豪情万丈起来。

“不,大明可以变得更加强大!我手里这把枪,它有一个弹夹,一次可装十发子弹,比先前的火铳,换弹药的速度,快的不是一星半点,熟练之后,眨眼之间,便可以完成弹夹的更换,继续射击。”

“它可以在瞬息之间,连续不停的,射出三个弹夹的子弹,共计三十发,冷却时间却只需要一刻钟。”

“若是有一天,这个世界上,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敌人,他们手里拿着的,是可以装满五十发子弹的弹夹,他们可以连续射击十次,他们的冷却时间只需要不到一刻钟,大明如何是他的对手?”

朱元璋在方世玉的耳濡目染之下,所表现出来的高瞻远瞩,确实有些太超前了,远不是这个时代应该担心的问题。

别的不说,就欧罗巴的那些白皮猪们,此时的情况,完全不是大明的对手,整个欧罗巴的经济加起来,估计都不如大明江南地区六个府多。

而至于此时欧罗巴们的战斗能力,不管是水师,还是陆军,在大明的军队面前,完全就是不堪一击的水平,若是碰上大明军队,大明军队纯属降维打击,跟方世玉在东胜神州统治印第安土著,基本没啥区别。

此时的欧罗巴们,虽然早已拥有了华夏发明的火药制造法,但是别说燧发枪了,就是连火铳都没弄明白,连火绳枪都没玩转。

说到火器,那就不得不提华夏的本土教派道教了,因为火药就是道教的炼丹师发明出来的,北宋的军事技术家和统兵将领根据以往炼丹家们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曾经使用过的火药配方,经过调整和修正后,配制成最初的火药并制成初级的火药武器用于作战,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使用火器的新时代。

而世界上第一支枪的诞生,也是在华夏,南宋开庆元年,寿春府(今安徽寿县)火器研制者发明了突火枪,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单兵手持式竹制火枪。

突火枪的创制,受到后世各国火器研制者的重视,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堪称世界枪炮的鼻祖。

随后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在斡难河被拥立为蒙古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人崛起后不但在短时间内灭西夏、破西辽、亡金,还南下覆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得到了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方法。

而且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极力扩大对外用兵,东征西讨,南下南洋西攻欧陆,把初级管形火器辐射到欧亚两洲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1252年旭列兀所率之蒙古军攻入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使当时初级火器的制造和使用方法传入了阿拉伯人的手中。直到100多年后,华夏的火器制造技术才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在欧洲得到长足的发展。

因此,此时的欧罗巴,完全就是个渣渣,别说火器了,等到他们全员配备火器的时候,在方世玉的亲历亲为下,大明早已统治了大半个地球了。

何况,老朱头都还没当皇帝的时候,华夏的火绳枪,就已经几乎达到了人手一把的地步了。

老朱头跟鞑子干仗的时候,每一次大规模的作战时,火器都不曾缺席。

而大明之所以能无往不利,火器的作用至关重要。

朱标闻言,顿时一脸的不敢置信!

先生好像只捣鼓过什么颗粒状的火药,可没讲过怎么搞这么高科技的火器啊,父皇怎么跟着了魔似的?

“爹,真的有你说的这么恐怖吗?”

“恐怖?为父说的已经够委婉了,只是方小子临走的时候,给了为父一本书,叫做《精兵是怎么练成的》,为父自那小王八蛋走后,是每日都在观摩钻研,还没来得及给你看,你自己看看那小王八蛋是咋写的。”

朱元璋闻言,笑了笑,把方世玉留给他的那本《精兵是怎么练成的》(致敬一下我的网络启蒙读物《坏蛋是怎么练成的》,遥想当年,上课偷看,算了不遥想了,暴露年龄,就此打住......)。

朱标一脸诧异的接了过来,发现老爹说的一点没错,估计都到了抱着睡觉的地步了,好好一本书,硬是被老爹快盘出包浆来了。

即便如此,这本简易的《精兵是如何练成的》,整个大明,朱标仍旧是第三个看到的人。

简而言之,这本《精兵是如何练成的》阐述的观点就是,士兵应该怎么练,军队应该怎么带!

更然朱标大吃一惊的是,方世玉尽然在书中直接写了个《降龙十八掌》,告诉看书的人,怎么造反胜算最大!

“冒蓝火的加特林?一息之间可瞬发数千弹丸?弹丸穿体而过,中者必亡?即便不死,也终身残疾?”

“若大明得此冒蓝火的加特林,天上地下,再无敌手,游牧民族,只剩能歌善舞,再无侵袭华夏之忧!”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