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再回细柳(1 / 2)
三成粮租在这时代已经很低了,特别是取消了庸调,没有其他苛捐杂税,农人负担很低。
不过李晔刚说完,赵崇凝就提出反对意见,“陛下宅心仁厚,体恤下民,但臣以为三成粮租不妥,关中疲敝,三成粮租何以养流民,何以养军?”
李晔一愣,暗道自己想当然了,以现代人视角看这个时代。
一番商议后,粮租定在六成。
李晔觉得太高了,但没办法,三成粮租怎么跟收九成粮租的其他藩镇打?
只能后期看能不能开辟其他财源。
此时的关中不比开元年间,连年战乱,水利失修,农人逃散,田地质量严重下滑,别看账面上有将近两万顷,这两万顷里,只有上等良田有收成,中等和下等有东西产出就不错了。
还要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
赵崇凝估计收成有三十万石粮食就算不错了。
长安城里的二十七万人口,还不算李晔安置在细柳城的流民和亲卫军。
粮食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幸好拿下华同两州。
这两地在秦国的时候就是产粮重地,特别是郑国渠的开通,关中沃野千里。
而郑国渠正好途经同州,横跨长安北面,全部在李晔治下。
只要有水,下等田会变成中等田,中等田变成上等良田。
赵崇凝主动请缨道:“此事交给臣去办。”
李晔想起了元景成,此刻他正好在同州,“不,此事已有人选,你继续清查华同两州人口、田地。”
人口和土地才是真正的实力。
关中残破,但老底子还是有一些的。
也正因为关中残破,各种势力被清除大半,李晔无论做什么,阻力都不会很大。
目前李茂贞还在和王建争夺汉中,李克用正全力攻打李存孝的邢州,朱温兵锋指向山东的朱瑾朱瑄兄弟,正是李晔发展的大好时机。
关中的第一场大雪姗姗来迟。
整个长安城银装素裹起来,大雪掩盖了城中的血腥,也掩盖了长安的衰败气息。
不知不觉已是岁末,以往除夕的时候,宫中会举办大型宴会,邀请整个长安的达官贵人。
但今时不同往日,朝廷处处要用钱,宫中又刚刚经历了一场兵变,一切从简,宴会自然取消了。
李晔在宫中举办了一场小型家宴之后,就去了细柳城。
因为大雪,所以没骑马。
如今周云翼和元景成在同州,张行瑾和李效奇在潼关,阿史那真延在长安,细柳城的大小事务落在杨鉴、马开山、安思成、拓跋云归四人身上。
困难总是最磨砺人的,四人各显所长。
马开山和拓跋云归擅长领军,这段时间扫荡了不少土匪寨子,细柳城人口又翻了一番,快住不下了。
杨鉴擅练兵,把李晔那套完全学会,加了些自己的训练方法,效果还是不错。
元景成去了同州之后,细柳城的政事都落在安思成身上。
这家伙似乎有些胡人血统,眼珠子带着点淡蓝,李晔记得唐朝姓安的人都是从外迁徙过来的。
问他的时候,这家伙坚决不承认,说自己是正儿八经的长安子弟,父祖在武周年间就住在长安城里,陛下不能这么侮辱他。
李晔哈哈大笑,大唐的开放正在于此。
细柳城还处于草创阶段,一切都很原始。
大篝火,挂着两只洗剥干净的肥羊,酒是没有的。
不过气氛很热烈,兔崽子们完全没有把李晔当外人,李晔也没把自己当皇帝。
玩闹到了大半夜才睡下。
李晔入乡随俗,不搞特殊,和他们睡在一个大房间里。
这年代没有棉花,被子也都是柳絮芦絮填充的,不是很保暖,房中生着篝火,还算暖和。
凌晨军鼓就响了。
兔崽子们神经反射一般从被子中跳起。
这么大动静,李晔也睡不着啊,只能跟着一起起来,像个普通士卒一样操场列队。
以前李晔就跟他们一起训练,杨鉴没把他当外人。
三通鼓没到,士卒集结完毕,偌大的操场站满了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