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3章 公主东去(1 / 2)

加入书签

从前隋起,就有文武散阶制度。

初唐时含金量极高,赐封的文武当之无愧,如秦琼左武卫大将军,尉迟恭右武侯大将军,苏定方左骁卫大将军等等。

但随着国家的发展以及政治的需要,散阶越封越多,越封越大,泛滥成灾,安史之乱后,散阶不能满足需要,唐廷以王将封赏有功大将,如郭子仪汾阳郡王,仆固怀恩大宁郡王,李晟合川郡王,韦皋南康郡王,包括李振的曾祖李抱真,受封义阳郡王。

到了唐末,武人藩镇割据,唐廷为了笼络武人,加检校三公,封同平章事,成了惯例,时人称之为使相。

在使相面前,散官没有任何吸引力。

武人们只要会折腾,造个恰到好处的反,唐廷至少封个使相,检校司空什么的,若是时机把握的好,封个郡王也不是什么难事。

更有甚者,直接向唐廷讨要。

李晔的军衔制度,属于新生事物,又脱离了政治,割除了散阶的弊病与繁琐,只以军事功绩评断,一目了然,也算是一个健康的晋升系统。

在晋封淮南诸将的时候,李晔想把朱瑾、李承嗣、李神福晋升为上将军,以稳定淮南士民之心,却遭到张承业的反对。

“刘知俊囊括鄂岳,喋血舒州,杨师厚攻克平淮,扫灭朱延寿,击退朱温,尚且为中将军,朱瑾、李承嗣、李神福不过降将,安能居于众将之上?若是晋封,诸将必有怨言。”

李晔一拍脑袋,这明显是政治军事混杂了。

政治的事,当以政治解之。

“朕有意下嫁平原与杨渥如何?”杨渥今年十七,只有侍妾,淮南风雨骤变,还未来得及大婚。

江南传檄而定,就说明杨氏还有一定的影响力。

稳固杨渥,就是稳固江南,对江北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毕竟杨行密以仁厚著称于江淮,深得人心。

虽然嘴上不说,但淮南诸将都在看着杨氏,淮南士民也一只眼睛看着。

“此乃陛下家事,臣不便多言。”李晔回到长安之后,张承业便退居幕后,低调行事。

“朕的家事也是国事,张公乃朕之家人,无需见外。”

张承业满眼感动,拱拱手掩盖自己脸上的表情,“臣以为公主性情跳脱,犹若天女,杨渥乃庸人也,不是良配,若是强行联姻,日久必生不谐,陛下赎罪,此乃臣之浅见。”

李晔觉得杨渥长得不错,一表人才,老杨家的基因还是不错的。

但确如张承业所言,杨渥必定降不住平原。

“算了,此事朕还是从长计议。”

平原今年十六了,在这个时代,也算是大龄女生了。

身为父亲,李晔自然关心她的婚事,跟德王一样,皇家子女,早就被人盯上了。

就连草原上的契丹野人,也想癞蛤蟆吃天鹅肉。

早一天定下婚事,也免得居心叵测之人惦记,当然,身为后世人,李晔最希望的是平原能找到自己的意中人。

回到后宫,与皇后商议此事,皇后眉头一皱,连连叹气,“陛下的这个女儿,眼睛都瞄向天上去了,世家公子,青年才俊,一个瞧不上。”

李晔哈哈一笑,去年在后宫与张承业的操办下,德王李裕迎娶兴元小户人家张氏女为妃,次子李祤迎娶李思谏的三女为正室。

现在轮到年纪最大的平原。

两人商谈之际,却不知帷帐之后,早有人偷听。

侍卫早已发现踪迹,但全都不敢吭声。

听到要许配杨渥之后,帷帐之后“呀”的一声。

皇后听到了,目光斜了一眼,笑道:“天气转暖,宫中的猫儿又多了。”

“什么猫?”李晔不明所以。

皇后笑而不语。

一阵清风拂过帷帐,等李晔的目光转来的时候,只有随清风晃动的布幔。

能在宫中这么胆大包天的,当然只能是平原。

十三豆蔻,十四娉娉袅袅,十五及笈,十六碧玉。

也无怪宫里宫外的人盯着,此时的平原出落的犹如天女,目若星辰,面如皎玉,青丝如瀑,仿佛整个大唐的钟灵毓秀都汇集在她身上。

这一天,发生了两件事。

广陵郡王在平康坊挥金如土的时候,莫名其妙被几个黑衣人打了,鼻青脸肿,广陵郡王虽然才来长安不久,但受到皇室的礼遇,风头正劲,他都能被打了,事情不小,京兆尹江怀昌闻声而动,刚要大力整改平康坊,平康坊的姑娘们身后站出一人。

江怀昌见了此人,就像猎狗盯到了猎物。

此人便是阉党的中坚力量刘全礼。

咬死此人,说不得就能把长安城里嚣张的宦官势力牵扯进来。

可江怀昌刚准备撸起袖子,来个株连无数的时候,莫名其妙的收到了皇城司的警告。

这几年,大唐最炙手可热的部门,一个是皇城司,一个宣教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