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9章 孩童时期的纯粹感(2 / 2)

加入书签

何崇楼听后,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自己的这个徒弟。

他一直在做自己想做,而且认为是对的事情。

但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他们唱戏的演了太多的人物,见过了太多的人生百态,终究那是戏里的人物,他们戏外不是皇帝,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在这一行摸爬滚打,然后尽一份心力。

常玉书在一旁看着自己师父和爷爷两人沉默不语,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他虽然小,可也不是不懂事情。

他能够感受得到,师父和爷爷都非常的难过。

为什么会难过,是因为北京城这段时间闹出的诸多事情吗?

如果是的话,那难过是有道理的。

常玉书是1912年进入何崇楼的,那时候的常玉书才六岁,现在他已经九岁了。

很多东西她已经开始懂了,而学堂上的老师也会讲,如何爱国、如何爱人民,如何爱自己的家人。

他不是个小孩子了,他已经是个小大人了。

常玉书对着杨小秋说道:“师父,您别难过了。玉书虽然不是太懂,可也知道您为了这些事情做了很多。所以师父,我们往后还可以做更多。如果你就这样消沉的话,肯定没办法发挥自己的能力的。”

杨小秋听到自己徒弟这番话,拍了拍常玉书的肩膀,认真的回复道:“师父知道,师父也不会消沉下去的。”

其实常玉书说的对,对任何事情,不要去看最后的结果,因为结果是未知的,如果只注重结果,那么所有人都去找结果就行了,还用得着过程干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要看你去没去做,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有没有做到无怨无悔。

即使到了最后,我们要的结果是差的,那也只会是遗憾,而不存在后悔。

如果你什么都没去做,你就在嘟囔着遗憾与后悔,那你一点都不配。

何崇楼笑着说道:“没有想到我们两个人,竟然还不如一个孩子。这说明什么,人越活便越不通透。”

杨小秋赞同道:“是这个道理!”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杨小秋却不愿意回到孩童时期,他的孩童时期确实也有着纯粹,更多的却是凄惨。

如果问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比杨小秋更惨的人,有,肯定有。

毕竟杨小秋四肢健全,还生了一副好皮囊,他和那种从小父母双亡,又是残疾的人相比,杨小秋难道不好吗、

所以,不要觉得自己过得不好,就放弃这个世界。

至少现在的杨小秋在生活上,已经苦尽甘来了。

至于内心,内心之痛又怎么可能弥补得了。

当杨小秋陷入沉思的识海,王玉珍已经做好了饭菜,对着常玉书喊道:“玉书,快来帮奶奶忙!”

常玉书回了一句来了,欢快的跑了过去。

对常玉书而言,师父能够安然无恙的从监狱里面回来,他就很高兴了。

如果自己的父母也能够回来的话,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