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水泥(2 / 2)
“各位国公、侯爷、伯爷,陛下如果要北征,出动大军的人数,至少三五十万。要解决这些人的后勤补给,陛下只有一个解决方式,那就是大规模的印刷宝钞,比如印他个三五亿贯宝钞,但这么做的后果,大家应该能猜到,宝钞就成了擦屁股的纸了,我们又要重新奋斗了!”秦睿耸了耸肩膀,摆了一个无奈的姿势。
在真实的历史上,朱棣为了应付北征阿鲁台这场战事,采取了一个人神共愤的做法——印宝钞,前后三年时间,将宝钞兑换比例从30:1整到了100:1。大规模印钞,即使在资本主义都是一种自杀行为,更何况在商品流通不发达的大明。
阻止朱棣北伐,瞬间成了在座所有人的第一想法。
“所以,你想训练精兵,直捣黄龙?”英国公张辅想了想之后,问道。
“拿下阿鲁台,则鞑靼一盘散沙,然后让土豆、玉米出塞,用五到十年时间,教蒙古百姓定居,那么北方边患可以解除。”秦睿说道。
“为何土豆、玉米出塞就能解决北方边患?”柳升在一边问道。
“蒙古族乃游牧民族,为养殖牛马羊,逐水草而居,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粮食喂养牛马羊。玉米产量大,秸秆和玉米都是饲养牲口的最佳物品,土豆则可以提供他们主食。他们能吃饱穿暖,还会逐水草而居吗?”秦睿说道。
“但是蒙古族不善种植,只喜欢游牧。”柳升开始反驳秦睿的想法。
秦睿只是提出一种理想模式,柳升说的是现实。蒙古族被誉为马车上的民族,让他们停下脚步,开荒种地很不现实。
“大明的百姓会种地啊!”秦睿想起了后世的农垦制度。
在张辅、柳升的眼里,蒙古地区是苦寒之地、环境恶劣,无法耕种、毫无收益。但在秦睿眼里,玉米和土豆就是为长城以北土地准备的。
别人不知道这些地方的价值,秦睿可是清楚的很,肥沃的东北平原、资源丰富的蒙古草原,到处是黄金啊。
“可是谁会去那种鸟不拉屎的蛮荒之地?”平江伯陈瑄在一旁插话说道。
“伯爷,大明边军近百万,战线向外稍微推进一下,然后再将一些地少的百姓迁移过去,几千万亩土地,那可是粮仓啊!奴儿干都司、河套可以成为玉米、土豆、黄豆、水稻最大的产地。一年随便搞搞,弄个三、五千万石眨眨眼的事。”秦睿想了想后世东北平原和河套地区,可是风水宝地啊!
“三、五千万石?你吹牛也不打打草稿?不怕闪了舌头?”陈瑄听着秦睿的话,觉得秦睿太能忽悠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