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所谓民心(1 / 2)
“民心?呵呵。”
崇祯心中其实对于这两个字还是有些不屑的。
从古至今,一直到现代的思想启蒙阶段之前,真正的百姓,都是愚昧的。
所谓的民心,不过就是那些既得利益者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从而操弄着对抗皇权的借口罢了。
历朝历代,所有的那些所谓“民变”,究其原因,除了因为那些百姓们真正活不下去以外,无非就是士绅集团的挑拨。
如果说崇祯想要的仅仅只是将山西的那些官员给拉下来,那或许还不用思考怎么样去面对那些所谓的“民变”。
但现在崇祯要用山西来安顿一些没有地的流民。
这些人主要的来源,主要还是山东一带的农民。
当初崇祯抄家,直接把孔家都给抄了一个底掉,然后把土地都分给了被皇太极等人掠夺来的各地的那些人。
可是别忘了,之前孔家的这些地可都还不是闲着的。
孔家在山东的佃户,那数量,崇祯看了之后都觉得有点傻眼。
那十万多人在山东安家以后,一家给二十亩地,这无疑就是在原先孔家的那些佃户手里面抢。
所以这便是崇祯调往山西的这些农民的来源。
其实还有一部分人,被崇祯安排去了天津。
不过他们并不是去种地的。
在崇祯的规划里,今后,天津便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
崇祯把他们派过去,就是想要让他们好好的修建天津的港口,顺便用水泥建造出来一批工业园区的。
园区建设完以后,这些人摇身一变,就可以当做县丞的劳动力来投入到天津的工业生产大家庭里面。
当然,想要让天津变成名副其实的工业基地,至少还要好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在这里就不说了。
至于为什么崇祯选择的是将山东那些因为原本自己租种的土地被分给了别人从而没有地种的农民送到山西而不是将原本就是山西的那些人给送回去?
其实也很简单。
当一个山西人回到山西,他能够很好的就融入到山西这个环境里。
毕竟之前也是在山西生活了几十年。
但若是将十万山东人给送到山西可就不一样了。
即便是在后世,同乡情谊并几乎可以说是淡薄但几乎没有的情况下,那些一二线城市当中的各个“同乡会”都多的数不胜数。
就更别说古代这种在外敌极其重视同乡之情的时候了。
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描写的便是同乡之间那真挚的感情。
还有什么远亲不如近邻......啊......嗯......反正就是那个意思,大家理解就好。
在现在这个年代,当一大群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下意识的,肯定是找老乡抱团。
这样一来,崇祯在山西就培养起了一个暂时跟山西人格格不入的团伙。
而这个团伙,由于是皇帝给他们分的地,让他们摆脱了以前要经受地主阶级剥削的这种困境,所以天然的,他们便会倒在皇帝这一边。
这样一来,崇祯就相当于在山东有了十万人的“铁杆支持者”。
更别说这些铁杆里面还混进去了很多因为锦衣训练营学院投入使用而被从一线替换下来的原锦衣卫人员以及被东厂培养起来的探子们了。
想在山西跟皇帝玩民意?
好啊,十万农民大暴动见识过没有?
想派军队镇压这些“暴民”?
行啊,大明陆军黑洞洞的枪口炮口你见过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