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8章 所谓胥吏(2 / 2)

加入书签

拿到的那点钱就连最基本的温饱都做不到,他们怎么活下去?他们的家人怎么活下去?

所谓“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就是这个道理。

“朕决定,整个大明,所有胥吏,不论等级,皆为三石俸禄,且胥吏后代准许......”

崇祯刚想说胥吏后代准许参加科考,但想了想,这好处,还是慢慢的给比较好,所以刚刚说到一半的话,就被崇祯重新咽了下去。

“胥吏的俸禄一律不准有任何折色,全都从朕的内库里面出,一半为稻米,另外一半为上等稻米市价折现的银两。”

说到这,崇祯看向了王承恩。

“朕知道,现在的国库根本就不足以负担这一笔费用,所以承恩,这些钱就全都从朕的内库当中出。等到今后太仓库富裕起来了,再走户部那边的账。”

“是。”

“在这个过程里面,给朕盯紧了,朕不管是谁,但凡是敢在这里面伸手的,只要证据充足,事先不必请示朕,不管多高的地位,一律罢官免爵。”

“奴婢遵旨!”

“不知温爱卿认为朕这样处理如何?”

“陛下圣明!”

温体仁还能说什么呢?

狗大户牛逼!

现在崇祯说句实在话,还真不怎么在乎多出来的这些胥吏的俸禄。

整个大明的胥吏,顶了天不过也就十万左右的数量(以前宋朝时好像胥吏就大约十万人,明朝的没具体去查,明朝没有宋朝官僚机构那样庞杂,只会少不会多。),一年下来不过也就是一百万石左右的粮食,银子的话不一定,一两百万两甚至更低,那得看具体物价。

而现在崇祯最不缺的,就是这两样东西。

粮食?

光是范永斗等人家中被查抄出来的粮食就足够发好几个月的俸禄了。

更别说从北孔抄出来的粮食。

那可真是多啊,茫茫的多啊~

至于银子这老生常谈的玩意,就不说了。

崇祯相信,这件事要是落实了,山西那边的胥吏的反抗将会被降低到最少。

毕竟胥吏即便再怎么压榨百姓,大头肯定都是少部分的人拿,绝大多数胥吏也拿不到多少好处。

至少崇祯觉得要是让胥吏们做个选择,大部分的胥吏应该都会选择一个月三石粮食的俸禄。

至于那少数的胥吏们?

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这些人算个屁啊?

说的难听点,不过就是几只臭虫罢了,随随便便就能捏死的玩意,根本不足为提。

“行了,温爱卿,朕要交代给你的就是这些事。剩下的,就要等到温爱卿到了山西以后,自己做决断了啊。”

崇祯一副老子看好你的样子。

“臣必定为我大明,肝脑涂地!”

温体仁还能说什么呢?

皇帝这次派他过去,基本上已经把所有的障碍全都给他搬开了。

军队护航,山东十万民众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底层胥吏们较少的压力,再加上还顶着打击汉奸卖国贼这样的大义。温体仁觉得若是自己真的搞砸了,那还是趁早找个地方自我了断吧,就别回北京城丢人现眼了。

......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