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对于后金布局的一些小辩解(手动狗头)(2 / 2)
但无奈的是,皇太极是后金的大汗。
相当于是整个女真一族的脸面。
若是皇太极被崇祯皇帝狠狠地骂了那么几顿之后,还是能够笑呵呵的表示自己的不在乎,或者说是不跟崇祯打,直接溜走,皇太极的名声可就真的是一落千丈了。
很浅显的道理。
明朝皇帝都敢坐在城头上等着你来打,甚至还敢嚣张的把你骂了个狗血喷头,你却灰溜溜的走了?这算什么事?
到那时候,脑子里面去除掉肌肉基本上剩不了多少东西的女真人,会怎么看皇太极这样一个“懦夫”?
若是此刻多尔衮在一旁煽风点火打击皇太极威望,崇祯在一旁辅助,他皇太极不滚蛋谁滚蛋?
所以皇太极只能在北京城下派兵跟崇祯干架。
后面北京城攻城那部分应该都没有啥异议,也都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就不说了,直接快进到皇太极入山东。
在山东,皇太极干的最漂亮的事情,就是协助崇祯直接把北孔给灭门了。
有了后金这个完美的背锅侠,崇祯即便是灭掉北孔,也不会遭受任何的反噬。
相反,北孔被灭,完完全全的将皇太极推到了全天下读书人的对立面。
至于为啥北孔被灭的消息没有传到后金那些读书人耳朵里面,后面有解释,这里就不说了。
再然后,就是皇太极在山东等待登船的时候那骚包的站位。
其实也很好理解,收买人心嘛,可站可不站的,没啥好说。
再然后就是皇太极决定去干林丹汗了。
之前章节关于皇太极为啥要去干林丹汗说的很详细,这里也就不多赘述了。
关于这里,需要详细说一下的,也就只有多尔衮为啥要通风报信,跟皇太极为啥看起来败的很儿戏这两点。
第一点可能有人就是想不明白。
其实很简单。
无非就是两权相害取其轻。
后金传播皇太极谣言的时候,多尔衮可是没少出力,甚至还特意的将崇祯弄的小册子翻译成了满文,让那些看不懂中文的老外们也能好好的看一看皇太极到底是怎么被崇祯臭骂的。
臭骂也就算了,关键是皇太极自己损兵折将好几万,还伤的这么凄惨。
这对于急需要集权的皇太极来讲,伤害有多大就不用说了吧?
多尔衮因为这一举动,吸引了多少来自于皇太极的仇恨也就不用多说了吧?
至于多尔衮为啥要帮着崇祯一同打击皇太极,前面关于俩人的矛盾说的也都很清楚了。
所以,站在多尔衮的视角,是希望皇太极成功干翻林丹汗,从而增加政治资本呢,还是希望皇太极在林丹汗身上狠狠栽个跟头,然后一蹶不振呢?
只要脑子没病,基本上都不可能选择前面那个选项吧?
之前多尔衮吸引了皇太极那么多仇恨,原本俩人就已经结了梁子,那等着皇太极将自己的地位稳固住了以后,手握两黄旗、两蓝旗的皇太极想要收拾多尔衮,虽说不能说是碾压,但至少难度也并不是特别大吧?
至于说什么皇太极被明军摁住一顿胖揍,满族人死的太多,导致后金国力虚弱,被明朝一波反推什么的,除非多尔衮是崇祯的同行,不然他肯定是不会这么想的。
开玩笑,就明朝那个军队环境,能够依托关宁锦防线防住长城一带那就算好的了,还打出来?
按照明朝后期几十个满族骑兵就能追着成千上万明军跑的真实例子来看,明军要是真的想反攻,说不定正好就是来送人头的。
说不定反攻反攻着,就变成了守卫长江天险。
具体例子请参考后世印某首都新德里。身份证号这里我就不打出来了,给人家留点隐私。
所以,多尔衮完全可以丝毫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的就把皇太极给卖掉。
这也就导致崇祯提前知道了皇太极的意图,并且联系了林丹汗一同准备钓鱼的事情。
接下来说的就是第二点。
那就是为啥皇太极败的那么快。
很简单的事情,迫击炮炸出来空缺,然后用林丹汗手下骑兵作为诱饵,缠住皇太极手下的满旗精锐部队,之后特种骑兵团突然从侧翼杀出,朝着后面几乎可以说是一盘散沙的蒙古联军杀过去,败的不快那才有鬼。
但凡是了解一些草原军队习性的人都知道,草原骑兵,尤其是像这种多个部落组合在一起的骑兵部队,打起来顺风仗,肯定一个个看着老凶悍了。
但是一旦局势逆风,那家伙,跑的比谁都快。
几千枚迫击炮炮弹的轰炸,再加上侧翼骑兵冲锋,这些骑兵不溃散那才真的是怪事。
至于为啥特种骑兵团能毫不费力的在蒙古骑兵部队当中进进出出,伤亡还没多大,主要就是靠着冲进去之前的火枪齐射打乱阵型,以及马种优势。
蒙古马胜在耐力强,但特种骑兵团胯下的马,是从西域那边弄来的。
这两个马种之间光是肩高就相差了将近半米。
就更不用说西域战马比起蒙古马简直可以说是快到没边的冲锋速度了。
马种上的优势,再加上队列的不整齐,只要是冲进去了,基本上就是个人仰马翻的下场。
所以赢得很轻松也就完全说得过去了。
至于说为啥皇太极不留着一支部队防守侧翼这种有些杠精的问题,这里也就不说了。
除非皇太极疑心病太重,不然的话我实在找不到什么有必要拱卫侧翼的理由。
以上差不多就是关于整场下来对于后金的一些布局。
真别以为反派有多无脑,看的时候结合一些政治环境等因素想一想。
当然,你要是非得说看小说带啥脑子,自己懒得思考,那既然你自己都这样了,你自己都觉得看小说应该无脑,那不就更不应该说我写的无脑了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