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一十八回、凯旋(1 / 2)

加入书签

[[第四百一十八回、凯旋

云销雨霁,宝钗撩着额前沾湿的刘海,轻声道:“夫君,方才为何……”

李昭笑着牵起她一只手,细细把玩那一根根青葱似的手指头,笑道:“我如今好歹也见过世面了,你当我还是当初那个荣国府凤姐儿院中的小厮呢,如此急色?”

跟着他又抬手捏了捏宝钗的脸颊,说道:“再说了,便是不顾那丫鬟的感受,也不能不顾及你呀。你若不愿,我便不会动她。”

宝钗柔声道:“臣妾并非不愿,只是……”

见她又欲言又止,李昭突然笑道:“我倒不曾想因我能知道心声,就叫你这样惧怕,莫不是你心里还真骂过我?”

宝钗苦笑道:“夫君勿怪,只是此事一时还未习惯,所以……”

“诶,”李昭摆了摆手,说道:“你如今与我心意相通,你若不愿我能听到你的心里话,那就在心里隔绝了便是。”

“陛下,我……”宝钗坐起来,似乎被吓到了。

李昭心里却不禁暗叹了口气,但也知道,想要用这种方式让宝钗收心不是那么容易的,宝钗知世故,但她也世故,所以她并不会愿意自己的心理完全被人知道,那样心里面全无秘密了。

何况人都有羞耻心,心里话有时候便是自己的最后一层底线,如果连这个都在别人面前暴露无遗,那还有什么意思?

哪怕是李昭,这个她将托付终身的男人,也一样不行。

她不会这么说,但她确实是这么想,也确实担心这个。

只是她不知道李昭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心声,李昭便这么说了她估计也不会信,毕竟李昭现在还有一个身份是天子,天子对后妃会完全毫无保留么?

就像对元春那边李昭就有所隐瞒,那对她为何就一定不会有呢?

在这样的顾虑下,宝钗免不了会有些畏首畏尾,甚至对这什么修仙,她现在还未完全看到好处也未必会全信,只是因为李昭这么说了,她也就只能顺从了。

李昭知道,这点唯有用时间来慢慢化解,不过就跟可卿、元春一般,因她们在自己面前的卑微顺从,反倒会让李昭这种被人需求的人格得到满足又产生愧疚,便会心生弥补之心。

当然,也只能是在其他方面弥补,所谓的感情方面,就注定只能亏欠了。

不过李昭的心虽然分成了很多份,但每一份都只对应着一个人,这或许也可以算得上是某种程度上的一心一意了吧?

……

接下来,李昭便在京城宁府与皇宫中往来穿梭,过起了自己的神仙日子。

宁国府里有秦可卿和尤三姐,后宫中更是任他采撷,只不过因为宝钗新入宫中,大家也心知肚明,他便堂而皇之的多往这蘅芜宫中跑。

而有这几位金钗榜上有名的,再加上宫中皇后、贵妃等同样因其“命格”也能与他性命双修的,这段时日他的灵力、修为再次涨得飞快。

每次将她们填满之时,自己也觉得身体十分的充盈。

不过现在他的身体,已经不管怎么样都不会再有当初那种灵力充盈到要爆炸一般的感觉了。

其实这时候他已经有一种感觉,自己仿佛随时都可以去突破那仙凡界限,去到那传说中的天界。

只是一则,他能感觉到现在还没有达到自己的极限,还可以留在这里继续进步;二来如果真地“飞升”上去的话,到时候要再下来是不是就没那么容易,只能像那一僧一道一般,又或者是宝玉、黛玉她们这样,以肉体凡胎下来历练了?

这种情况下他自然还是不会贸贸然的去尝试,反正现在也不是非去不可,此方世界并未对他产生排斥,或许是因为他身上的灵力是因这双修的阴阳二气浑然天成,并没有盲目吸取这天地间的灵气,所以才没有受到它们的抵制。

冥冥之中李昭其实已经有一些感觉,某些以前的疑问这时候他其实已经能够得到答案了,只不过他并没有兴趣去探寻,毕竟他变强的本来目的也是为了自己活得更舒坦,现在这样每日既能有温柔乡又可以不断变强不好么?

而被他带去北境的那些绣衣卫,此刻却还在回归的途中。

当雁门关大战助朝廷大军大败蒙古人后,他们便功成身退即刻返程,比传捷报的还要早一些。

不过按照李昭的吩咐,他们并没有一味的赶路,主要也是在北疆的这些日子,被李昭的安排折腾坏了,而正好李昭又是让他们分散开分批回到京城,然后又委派了他们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将沿途各路的见闻记录下来。

这一来是掩盖自己的行踪,毕竟大家都分散互不沟通,那自然也不会发现他们的回归大队里已经少了一个人。

二来却是想要借由他们的眼睛,看一看这各处官场和民生如何。

而于他们自己而言,这样没有了赶路的压力,倒也能够轻便不少。

当然也不敢真的拖延太久,所以到底还是在元宵之前都赶回了京城来——这也是李昭定的一个时间上的底线,毕竟他还等着去参加大观园省亲的保留栏目呢。

以绣衣卫的权属职能,以及身份性质,虽是凯旋,却也自然是不能像军队那样大张旗鼓的办个什么凯旋仪式,不过任务都完成了,战争也结束了,现在倒也不用再像离开的时候那样藏着掖着了。

于是等到李昭提前到了约定好的地方,将剩下的八十几人重新集结起来,然后清早入城之后,不过多久,那几十个玄衣使者穿过城门的画面便被绘声绘色地描述传开了,不及正午便已经街知巷闻。

之前他们离开的时候,没多少人知道这个事儿,毕竟这行动还是需要保密的,何况连北疆的战事情况本身都没有多少京城百姓知道,他们更对千里之外的变故没什么兴趣,只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直到之前的捷报传来,大家才知道原来朝廷在北境打赢了一场胜仗,关于战争的来龙去脉也被披露出来,一直追溯到了先前三族围猎时期。

自古以来,这正统王朝的兴兵谋伐便讲究一个师出有名,若是占着大义名分便有地利人和,同时也能堵住一些吃饱了闲着没事干的言官的嘴巴。

百姓们知道了同样会生出自豪与归属感来,也有利于民心稳定。

而关于这次战争里头绣衣卫所扮演的角色,这时候也不需要再遮掩什么了——连回来的时候都是分散的,路线也没人知道,更不用担心会被人发现。

何况除了私人恩怨,也想不通会有谁在这时候选择向他们下手,只能泄愤还可能引来注意暴露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