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3章 进军瓷器(2 / 2)

加入书签

张氏带着愠怒把情况一说,高务实就有些懵了,在张氏痛心疾首的介绍下仔细看了看,总算发现了其中的神妙之处,什么“蚯蚓走泥纹”、“似玉非玉腾似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成岚”等等。

然后他就一脸恍然地道:“这些钧瓷我在皇宫里见得多了啊!”

张氏怒不可遏:“皇宫里自然多,因为在前宋、前元时只有皇宫里才有,民间哪里能见着几片?这才是珍贵之处啊!”她一脸怒其不争的模样,道:“到了我大明时,禹州钧窑衰落,但钧窑的制法却有一部分散落在宜兴(后世江苏境内)、石湾(后世广东境内)等处,出现了一些钧瓷旁系……务实,这可是咱们中州的名瓷,咱们应该复兴它呀!”

“哦……是这样啊。”高务实想了想,心中暗道:禹州钧窑衰落恐怕与北宋丢了中原有关,后来大明驱逐蒙元之后,由于制瓷高手大多流落南方,而大明对河南也不算很重视,所以钧窑也就一直没怎么复兴起来,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投资一二倒也不是不行。

但他转念一想:投资可以,但不能像以前的钧窑一样只走上层路线,或者干脆说是只走尖端路线。过去钧窑有个说法,叫做“十窑九不成”,这我可受不了,得大大提高成品率和良品率才行。

还有就是,既然要投资进入瓷器行业,那么光琢磨在国内市场混可不行,瓷器这东西在别人眼里如何我管不着,但在我眼里,最大的功能是出口创汇啊!中国的瓷器那可是全球垄断的高科技产品,我不拿这个去剪羊毛,简直天理难容!

想通了这些,高务实对进军瓷器行业也就没有什么抵触了,而且他打算等钧窑的恢复工作略有成效之后,就把骨瓷工艺拿出来,当做新钧窑或者说禹窑的另一门技艺。

反正思路是现成的,传统钧窑可以继续主打高端,而骨瓷则主打中端,至于低端……低端不做。

当然,骨瓷这个名字得换掉,要不然太容易被人发现其中奥妙了,比如叫禹窑轻瓷就不错。骨瓷这东西,真正的优势其实就三样:轻巧、坚固、瑕疵少。至于什么通透性、细腻感、格外洁白之类,中国固有的瓷器其实都能做得出来,之所以经常不做得过于通透,其实是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爱玉。

高务实以前看过研究,从中国瓷器表现出来的对于着釉技术来看,中国完全可以制造出玻璃来,可是中国为什么那么多年都没有往晶莹剔透的玻璃上发展呢?因为玉并不是通透的,而中国各种技艺都喜仿玉性,所以根本没有考虑做出玻璃那种纯透明的状态。

不过骨瓷的轻巧坚固的确是个优势,尤其是对于出口而言,坚固可以保障运输过程中的损失降到最低,轻便又能降低运输难度,妙啊。

张氏一听高务实答应下来了,立刻转怒为喜,道:“既然这样,为娘马上把几个大匠叫过来见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