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章 校场练兵(2 / 2)

加入书签

六千多人当中,李绍斌统领的有一千人,其中火铳队四百,还有两百弓箭手,四百长枪兵。

本来这支部队吴长庆是定位为远程兵,可惜他手中的火铳就这么多,工匠房里新打造出来的都已经全部拿了过来,也才堪堪凑了四百。

目前工匠作坊的规模已经扩大了好几倍,里面工作的工匠足足有一百人,帮徒更是有四五百。

但是,目前平均每天作坊只能制造五支火绳枪,三支燧发枪,以及一些手榴弹,弓箭,大刀长矛。

他部队里弓箭手也少,毕竟弓箭手的培养非常不容易,臂力不够的人都做不了弓箭手。而且弓箭也比大刀长枪精贵的多,昂贵的多。

王大勇统领了一千两百人,都是刀盾手,专门用来攻城或者守城的部队,每个士兵都会随身携带两枚手榴弹。

他们野战应该不太擅长,遇到长枪兵就得傻眼。

刘汉三统领的是一两百千长枪兵,吴易统领的则是一千五百杂牌军,用什么武器的都有。

戴之隽统领的则是长枪兵和刀盾手,一共一千八百人。最后还有一直一百人的骑兵部队,主要是侦察放哨作用,由吴胜兆原来的手下陈世昌统领。

总的来说,他的军队还是以冷兵器为主。

他遭遇了一个非常无奈的情况,那就是空有先进技术,但是找不到足够多的人才来利用。

这个时代的人,识字率非常低。想要培养人才,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集合整队,立正,稍息。”

随着王大福的口号,领完军饷的士兵排好了队伍,动作整齐的立正稍息。这是吴长庆规定的程序,要让这些士兵养成行动一致的习惯。

“马上就要训练了,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严厉的逼着你们训练吗?那是因为我不想看到你们死在战场上,你们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兵,每一个人的生命我都很看重。

但是,战争不可能不死人。想要在战场上不死,那就得在平时努力训练。平时多流汗,战时就可以少流血.......”

吴长庆又是一通演讲,听懂了的士兵都感动的感激涕零。

这个时代,哪有将军会说出这么感动人的话。‘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兵’,就这么简单一句,士兵就有种被重视的感觉。

演讲过后,除了那些需要警戒和巡逻的部队,其他的都开始了训练。

训练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士兵个人能力的培养,力量,耐力之类的锻炼,这部分的内容比较少。

第二个部分就是战术阵法配合的训练,在两军交战中,要怎么样配合,怎么样出刀......

第三部分则是吴长庆独创的特殊训练,当中有走正步,排队形,信任训练,勇气训练,模拟对抗之类的。

而今天,这三部分训练完之后,吴长庆还给他们加了一个项目,那就是读书识字。

很多人觉得士兵最重要的是勇武,其实智商知识也很重要。特别是进入枪炮的热武器战争后,一群文盲壮汉,绝对打不过一群有战术素养的文人。

吴长庆的军队迟早都要实现全面热武器,所以士兵的文化水平很重要。他必须培养出一批能够识字的基层军官,让他们掌握一些基础的战术素养。

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虽然眼下读书识字对军队的战斗力没有多大的提升,但吴长庆还是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一切,都是为了将来的发展。

对于这样的命令,刘汉三等人都非常不理解,他们不明白让士兵读书识字有什么意义,但是,这是吴长庆的命令,他们不理解也只能遵守。

而对于士兵来说,他们却是被吴长庆的这个命令给感动了。

这个时代的人想要念书识字可不容易,家里没点积蓄的人,根本支撑不起孩子去念书。这就导致了,基本上的士兵都是文盲。

虽然都是文盲,但是他们却都知道念书识字的重大意义。

念书可以改变命运这种观念,在这个时代就已经得到了普及。

吴长庆给机会让他们念书识字,等于是给他们机会改变人士。这在士兵的眼里,简直就是天大的恩赐。

这种意外的收获,也是出乎了吴长庆的意料。

这倒是让他更加坚定的执行这个策略,特地请来一批老师来教士兵学识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