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0章 局势崩坏(1 / 2)

加入书签

同样是百米死亡距离,吴军冲起来也是死伤惨重。

看着那一排排倒下的士兵,薛贵仁心里都有些后悔和担心。如果这些人撑不住,那这次他就要承担失败的责任了。

好在,12师也是吴军主力中的精锐部队,平时享受的是最好的待遇,接受的都是最严格的训练。

此时到了要他们卖命的时候,他们也会比其他部队稍微更情愿一点。

这个时代的底层人物相对比较淳朴,也信奉有恩报恩这一套。

吴长庆给与了他们以前没有享受过的待遇,此时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会觉得畏战对不起吴长庆的恩情。

这也是吴军征兵喜欢农民的原因,他们情愿要那些看起来比较木讷的农民,也不要那种一看就很机灵的流氓地痞。

冲到十几米处,清军打完了最后一枪。

吴军倒下了六七百人,这个伤亡已经非常惨烈,不少吴军士兵也在害怕。但清军却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没有借这个气势进行反冲锋。

也许是清军的将领不知道此时反冲锋的好处,又或者是什么其他的原因。

总之他们没这样做,错过了打击吴军气势的最好机会。而吴军继续的冲锋,看起来好像还是气势更加旺盛的一方。

气势,有时候真的很重要。

吴军犹如饿狼般的冲进清军的阵中,不要命的对刺。

这种不要命的打法,清军立即招架不住,陷入了恐慌。这哪里是在打战,分明就是在排队砍头嘛。

很快,几波对杀之后,有些清军就开始了溃逃。

原本他们看到别人逃跑的时候就已经想要撤退了,现在又遇到一群不要命的人,加重了他们逃跑的心思。

有人带头之后,清军的整个阵型迅速崩溃,想要逃跑的人太多了,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们这边一溃败,另一边还在正面抵挡的清军将领立即安排了一部分人断后,然后带着大部队撤退。

事已至此,不撤也不行。现在撤退至少还能回到后方重整旗鼓,而留下顽抗就会被包夹,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他的想法和行动都没有什么错,但战场上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不是说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就一定是好事。

那些被安排留下来断后的士兵,心里哪里愿意。

在几个低级军官的鼓动下,他们也跟着逃了起来。

断后,他们才不管那么多呢。

多尔衮的中军,至此彻底溃败。后面一些不知道前方战况的士兵,根本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他们只能从己方溃逃的现象中得出一个结论,己方败了。

清军的指挥所,多尔衮看着全面崩坏的局势,脸色铁青着。

其他将领都不敢说话,傻子都知道,此时的多尔衮非常的生气。

以两倍的兵力对阵吴军,居然还打成这个样子,实在是有些不像话,毕竟双方的武器装备并不是差太大。

多尔衮等人都有些难以理解当中的原因,但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不同的武器,需要匹配相应的战法。

而他们,根本没有学到那些战法。

就比如,火绳枪部队的对决,后开枪的那一方占优势。这种有点违背常理的现象,需要非常多的战斗才能总结出来。

而吴长庆却可以直接指点,要求部下这样做。

在很多战法的细节上,吴军要比清军好太多,获胜也就再正常不过了。而这些,多尔衮等人一时半会还看不出来,理解不了。

此时,多尔衮只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骑兵上。

若是骑兵可以击败吴军的骑兵,还能对吴军造成一些威慑,让吴军不敢深入追杀。那么他们就有时间来撤退,重整旗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