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0章 考察(3)(1 / 2)

加入书签

到售票处购买了两张门票,李子丞尾随徐维伦步入大禹故里景区。

在景区入口处伫立着一座碑亭,碑亭内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

徐维伦抬手指着石碑介绍道:“子丞,这块石碑叫景云碑。”

“等等。”

李子丞打断徐维伦问道:“老班长,是不是去年三月份出土于三峡的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神道碑?”

徐维伦点头道:“没错,就是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神道碑。”

李子丞听后疑惑道:“老班长,既然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神道碑出土于三峡,为什么要把这块碑大老远的送到这里来?”

徐维伦解释道:“首先,这座碑亭里面的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神道碑并非原碑,而是仿制品。

“其次,景区之所以要花这么大的心思,在这里修建一座碑亭,并把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神道碑的仿制品立在这里,是因为这块碑中提到了大禹的出生地。”

嘴里说着话,徐维伦抬手指着石碑上的一行字念道:“先人伯允,匪志慷慨。术禹石纽,汶川之会。

“还有这里,‘惟汶降神,梃斯君兮’。子丞,这可是大禹出生在石纽山的明证啊。”

李子丞听后点头道:“老班长,看来孟子和杨雄诚不我欺也。”

听到这句话,徐维伦哈哈一笑,附和道:“不错,亚圣诚不我欺也。”

两人相对而笑,继续往景区里面走。过了碑林和大禹文化研究陈列馆,两人来到祭前广场。

在广场的正前方,矗立着一块巨大的岷江石,石上刻着八个大字:岷山导江,东别为沱。

徐维伦缓步走到大石前,伸出手,一边抚摸着石上的刻字,一边说道:“子丞,石头上刻着的这八个字,出自《尚书-禹贡》,意思是说,大禹治水是从岷江开始的。

“在古时候,因为交通闭塞不像咱们现在这么四通八达,快捷便利,古人就把岷江视为长江的源头。故而才有‘岷山导江’的说法。”

过了祭前广场再往前行有一条甬道,徐维伦指着甬道两侧耸立的石柱介绍道:“子丞你看,甬道两侧的这两排石柱叫‘望柱’,是华表的简易版。”

拾阶而上,两人随着人流,登上祭坛。

祭坛呈方形,四周的边长大约有六十米,为公祭大禹的场所。

在祭坛的正中心,有一个三层祭台,祭台的样式是仿造蓉城羊子山土台修建。祭台上圆下方,取“天圆地方”之义。

祭坛区共设“九鼎八簋”,仿制的是商朝晚期出土的青铜器。史书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士大夫用五鼎四簋。

大禹是夏朝的开创者,是夏朝的第一位统治者,自然配享“九鼎八簋”的天子规仪。

在祭坛的前方两侧,分别建有仿汉式钟鼓亭各一座。钟鼓亭的后面分别设置计时用的日晷和经书石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