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7章 报告大会(1 / 2)

加入书签

在八十年代初的当下,能引起人们自发奔走相告进而呼朋唤友参加的活动,除了看电影、赶集之外,当属听报告会了。

广播、电影和电视虽然打开了通往外界的窗口,但在精神娱乐相对匮乏的年代背景下,都不及亲身坐在台下聆听来自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做一场面向公众的报告会。

上至国家层面的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和改革先锋,下到地方推介的致富能手、生活榜样和文艺标兵,他们都是时代的弄潮儿,也是公众的学习对象。

一场报告会下来,掌声雷动,听众们在精神上得到了一次升华,也知晓了更多外面的世界。

今天,即将返校的周逸,就应邀在八零一一厂所属的子弟学校,即远志中学操场做了一场报告大会。

题目就是“读书是走出大山的必由之路”,这是校长张国华亲自拟定的标题,由此可见他希望能通过周逸的榜样力量鼓励留在山里的孩子用心学习,争取早日走出山区。

耐不住小三线不断打报告申请,以及有关市领导亲自到皖南山区走访了一趟后目睹了漂泊在外管辖飞地的窘境。还有这样一群沪江人在大山深处默默工作奉献,座谈之中得知他们最大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市领导便特批了小三线子弟可以参加来年6月市里举行的中考,给了大家提前走出大山的希望。

以前只有高考读大学是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现在多了一条近路,凭实力中考就能到市里读书学习。

虽然有少数职工千方百计通过借读方式将小孩送到市里读书,但光明正大考试进去跟借读生在心态上可是有本质区别。

“讲什么,如何讲,自由发挥,但一定要紧扣主题。”

张国华笑眯眯说,大手一挥放心交给周逸自行处理。

师傅领进门,成才靠个人。

像周逸这样积极主动能力强的学生,给他条条框框反倒是束缚其发展。

本来以为只是面对远志中学的学生演讲,没想到源源不断的大巴车驶进了八零一一厂大门,从车上下来一群又一群脸上带着稚气的大大小小孩子。

在张国华的积极努力下,几乎将皖南小三线所有子弟学校的学生都汇聚一堂,熙熙攘攘人数过千,就连还在幼儿园喝奶的小朋友都一锅端了过来。

难怪报告会要放在下午1点钟举行,原来是要等隔壁市县子弟学校的学生坐车赶过来,如此阵仗也弄得也太大了吧。

就为了听一场周逸的报告,这样的大费周章值不值啊?

“值!

周逸可是我们小三线的少年天才,他在全市都鼎鼎有名,为我们大家脸上争了光。

希望听了他的报告后,大家都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东方人崇尚集体主义,自然需要有领路人指引,服从并迷信权威。好处是令行禁止,指哪打哪;坏处嘛,方向错的话需要改正过来难度加倍。

看着乌泱泱的人头,他们之中绝大多数都处于无忧无虑的年纪,跟随老师来这里更多是一种郊游玩耍的心态,剩下一小部分估计就是那些垫着尿布的懵懂儿童,就是跟来凑数啥也不知道。

不过他们跟自己有一个共同点,也是能产生身份共鸣的聚焦——小三线二代。

按照小三线7万多名职工家属计算的话,现场这上千名祖国花朵,几乎囊获了所有正在上学的职工子弟。

原本周逸准备的是一份分享自己学习技巧心得的讲稿,他希望能就此让山里的子弟能在中考时多考几分过线,但现在其决定临时换稿多讲讲自己在山外所见所闻的感想。

“下面让我们欢迎沪江市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满分得主,也是我们小三线子弟学校走出的学习榜样——周逸同学,上台为大家做报告!”

在主持人的介绍下,伴随现场雷动的掌声,周逸快步走上了操场讲台,开启了自己的报告会。

不断进出的大巴,热热闹闹的学生,还吸引了八零一一厂没有上班的职工以及家属们前来旁听,大伙将整个操场挤得水泄不通,都想目睹一下众人口中少年天才的风采。

“大家好,我就是大家口中的少年天才——周逸。

说实话,其实我挺讨厌‘少年天才’四个字!

因为它,前些日子我吃不饱睡不好,谁见了我都‘神童’、‘天才’的唠叨,真是让人不胜其烦。

就好比一道你爱吃的菜,你爸妈天天做给你吃,总有一天能让你吃吐了。

再何况,我认为自己并不是什么少年天才!”

不按套路出牌,一开场就是石破天惊的话,让底下这群原本打算带着耳朵来却放飞神游的学生们顿时回了魂。

其他学校的老师不由紧张地看了看东道主张国华,生怕这个周逸再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来,如此教育大会就变成副作用了。

可看着张国华气定神闲的姿态,大家紧张之余只好将忐忑不安收起,等待周逸的下文。

“实际上,我每天的学习时间超过16个小时,比你们在座99.9%的人都要多。

如果真要套上‘天才’两字的话,那我承认‘学习到第二天才睡觉’,就是我头上‘天才’光环的真实含义。

因此所谓的‘天才’到底有没有,可能有吧,但我却从来都没有亲眼见过!

所以,我其实和你们大家一样,都是普通人,只不过我将玩耍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之上,这就是我得以领先一步的真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