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6章 礼部尚书的拜访(2 / 2)

加入书签

在二进院中堂见了面,和詹闶见礼问好后稍作寒暄,李至刚就说明来意:“今日冒昧叨扰靖国公,实则受人所托,避无所避。下官只能厚颜相求,请国公担待一二。”

大家同朝为官,哪怕詹闶不喜欢李至刚这种靠着阿谀奉承的,但看在他对阿棣还算有些用处的份儿上,倒也没有不给面子。

丫鬟端上来茶水后,就笑着问道:“哪有什么担待不担待的,李尚书言重了。具体什么事不妨说说看,只要不违反国家律法,不违背贫道的原则,其他的都好说。”

什么律法,什么原则,在李至刚理解中,无非就是讨价还价的借口而已。他自洪武二十一年为官,至今十几年间数度起落,对这类事早就摸清看明了。

将自己带来的两只盒子推到詹闶手边:“这是两件汝瓷,国公先请过目,是否能入得了国公法眼。”

汝瓷也就是汝窑瓷器,詹闶在现代社会时候的财富虽还没达到收藏这种宝贝的级别,但“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件”的名气还是听说过的。

北宋五大名窑之首,宫廷御用瓷器,宋元明清历代皇室都视若珍宝,稀有和珍贵程度堪比商彝周鼎。

哪怕现在是明初,距离北宋也就三百来年的时间,汝窑瓷器还没到数不足百的程度,却也绝对算得上顶级收藏品了。两件汝窑瓷器,不敢说五万两十万两,一件大几千、万把两银子应该不会差太多。

李志刚作为礼部尚书,虽说是明经入仕而非科举出身,但也算是名教的自己人,还是很有必要拉拢的那种。

到底是什么样的棘手难题,能让堂堂礼部尚书托人走门路都办不到,还得舍上这么大手笔来找一个名教对头?

汝窑瓷器这种好东西,是个正常人就希望能够拥有,可这东西经名教君子的手送出来,就怕会是带剧毒的饵料。詹闶对此十分疑惑,自然也就不会去碰这两件所谓的礼物。

抬起手来拍了拍锦盒,然后顺势推回去:“贫道对瓷器不甚了解,也没有这类风雅的爱好。而且李尚书应该也了解,贫道还算略有家资,不至于为了金银财货做些什么。有什么话直说就好,还是那句话,大家份属同僚,只要不违国法和原则,贫道能帮忙的一定帮。”

求人办事礼物送不出手,这事基本就废了一半啊。没想到这位国公爷还挺谨慎的,即便彼此都是皇帝的宠臣,也不会轻易信任。

李至刚大概能猜到一些詹闶拒绝礼物的原因,可又不能直说出来,否则今天的事就彻底黄了。

再劝说也不大合适,只能先给詹闶送一顶高帽子:“国公高洁令人敬佩,那下官就有话直说了。”

然后在詹闶并不见丝毫受用的表情中,接着道:“国公可能不了解,下官是松江府华亭县人。今日冒昧登门,也是受乡里所托,就当年有布商仿制织机一事,特来向国公讨个情面。”

不用多想,这个布商仿制织机,说的应该是洪武二十九年那件事。孔家卖布的事,也不是两件汝窑瓷器就能解决的。

对当时那些布商,说实话詹闶并没有要穷追猛打的想法。只要能把新式织机全面铺开,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没有比这个更让人难受的。

可现在他们不安心等死,搬出李志刚这个老乡来说情,还送上珍贵的汝窑瓷器赔礼。目的绝不可能只是简单的讨好求饶,后面应该还藏着些小心思吧。

心里大概齐有了个判断,詹闶也就给出一个半装糊涂半明白的态度:“如果只是因为那件事,完全不必如此大费周折,贫道真要计较也不会等到现在了。所以这两件东西,还请李尚书代为退回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