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9章 深谋勿疑(2 / 2)

加入书签

“确是如此!”孙策说道:“可若非如此,袁公也不会将阿翁的旧部予我,更不会许我外出征战。我要谋求自立,就必得有兵权在手,所以顾不上可能会与朝廷为敌,先拿到兵权,再临机决断了。”

“还好你前次夜里放了张超,也算是留下一丝余地,不然我也不知如何是好了。”周瑜永远都是一副平淡似水的语调,似乎有一种魔力,能让人从焦躁的心绪中平息安静。好似天底下没有什么事能难得住他,一切都是那么的从容不迫。

孙策缓缓吐了口气,心中犹如放下一块大石,转过脸来看着周瑜身上那件甚为合体的深衣,目光放在皂色的绣纹领口上:“所以公瑾才会先到彼等的大营中去,待谈好了,再来说与我听?”

周瑜正把眼望向天外,这时回过头来,意味深长的笑道:“伯符在怪我未有事先知会?”

孙策赶紧否认道:“未曾,公瑾与我恩若兄弟,并非君臣,自然来去随意,岂有事先知会之理?”

说到这,他想想又说道:“只是,我以为公瑾这回过来是要助我守城,未料到却是早已为我打算好了。”

周瑜从对方的语气里听出一丝埋怨,不由莞尔笑了一下,然后敛笑正色道:“要想化险为夷,就得拿出诚意。前将军本来对尊先君有提拔之恩,极为赏识,后来是为了什么而生出仇隙,伯符应该知道原委?”

孙策点点头,朱儁为何会对孙坚从一开始的赏识,变为憎恨,主要原因还是出于孙坚自己。当年董卓强迁朝廷百官、河南百姓入关中,孙坚作为讨伐董卓的干将之一,身先士卒,第一批进入雒阳城,修祭陵庙,屯军城南。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孙坚于甄官井中得到了位于天子六玺之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传国玉玺。

在当时朝廷西迁、为董卓掌控的情况下,孙坚自然不可能派人将玉玺送往长安,但他也没有将其交给关东联军,而是见天下大乱,得玺之后生了异心,将其藏匿带往南阳。

此事极为机密,鲜少人知,就算是孙坚的上司袁术也只是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而朱儁却不知从何得知了这个消息,想由自己保管玉玺,借由此物号召关东勤王。于是亲赴荆州寻孙坚索取玉玺,也就在那个时候,朱儁与孙坚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来事情不了了之,两人便结怨到现在。

“传国玺乃汉室重宝,如今天子振作、刘氏将兴,此物当归还原主才是。”周瑜淡淡说道:“此物对伯符来说毫无用处,反而会招致祸患。何不趁此机会将其献上,一来化解与前将军的私怨、二来以献玺之功,示好朝廷。”

“先君曾与我说过,传国玺迟早一日要还归朝廷,只是当时天子微弱,强臣窃命,故而由我家暂存。”孙策煞有其事的说道,目光真诚的看向周瑜:“如今看来,正是归献之时。我曾担心袁公会趁我不在,借机僭夺,故而一直带在身边,公瑾大可将其拿去。”

“只是……”孙策迟疑道:“这似乎不能一劳永逸?”

孙策家眷都在寿春,若要反戈、投靠朝廷,就不得不考虑到家眷的性命安危以及袁术的报复。所以一时之间是不会直接投靠朝廷的,献玺只能保证他与朝廷之间的良好关系,这中间还得有人在朝廷之上为孙氏随时交流搭线、转圜维持。而且此次他们必然是要退出汝南,那时袁术会如何处理他们这些‘败军之将’,则又是另一回事了。

“有一个法子,就看你舍不舍得了。”周瑜说道。

“我连传国玺都舍得,还有什么是舍不……”孙策顺口说道,突然一顿,像是想到了什么,连忙摆手道:“公瑾,不行,你不行。”

“你刚还说舍得。”周瑜揶揄的笑道。

孙策急叫道:“那是两回事!我有预感,你这一去就不会回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