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6章 未来收束!(2 / 2)
那数量无穷无尽,甚至无法用数字来描述其数量的无限未来!
从现在这个时间点开始,每延伸出多一道支流,便代表着,这则之天地的一个未来的方向。无数支流,便代表着有无数的方向存在……
哪怕罗帆乃是这则之天地的开辟者,是整方则之天地的绝对掌控者,却也无法完美的彻查那无数未来的无数可能!
所以,在这时候,他却就只能够大概的感应那无数未来之中有着那种若有若无的劫数气息的未来……
随着他的感应,他瞬间便大半的未来给剔除出去了。
这些未来,并没有劫数的气息,至少表明,这些未来极有可能不受劫数的威能所影响,至少,并不是这一次的劫数威能的影响范畴!
显然的,对于现在正针对这一次劫数努力的罗帆来说,这些未来显然便是可以先放在一边的。
剩下的一小半的未来之中,罗帆选择任何一个并没有天大的区别。
至少,对于什么都不了解的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在这瞬间,他便随意的挑选了一道在众多受到劫数气息影响的未来中间的某一个未来。
通过这个未来,他不断的向着终末之处搜寻。
之前已经讲过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差别。
罗帆虽然从那无数未来之中挑选了一个未来,但这个未来,同样能够衍生出无数的未来。想要继续向着未来追溯,便需要在这无数未来之中再选择一个未来……
如此这般,未来衍生未来,一直到无穷无尽!
也幸好罗帆乃是这天地的开辟者,是掌控这天地一切的存在。这样的无穷衍生无穷的状况对他来说也并非完全不能绕过的障碍。
在每一次选择之中,他都只是选择拥有劫数气息笼罩的未来,而且一般都是在诸多这样的未来中间的某个未来。
如此这般,不知不觉间,他就已经是探索到了,三十万年之后!
当他探索到三十万年之后的那一瞬间,眼前的一切,让他恍然间明白过来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在他所选择探索的那个未来之中,在三十万年之后,整方则之天地,已经是完全化作一片废墟,其中的一切规则法则,天道,大道,乃至罗帆自身,都已经是在那个未来之中完全破碎!无穷无尽的劫数威能充斥在那个未来的则之天地之中,不断的扫荡着那则之天地之中的一切存在,破坏着其中可以破坏的一切!
隐隐间,整方天地似乎都要渐渐崩塌,渐渐毁灭了……
而那崩塌,那毁灭,显然便是在这个未来的终末,也就是这一条时光长河的某个终点……
“是引导时间线发展,强制的让时间线向着这个最后的终末靠拢啊……”
这充斥整道时光长河的劫数气息,显然便是从这最后的终末所散发出来的。这种劫数的气息玄之又玄,被劫数层操纵着,散逸到整道时间长河之上,构筑出了一条无形的通道,或者说,产生一种无形的收束效果,使得无数的未来在随着发展的过程之中不断的向着这一个未来靠拢!一旦无数未来真的收束成为这个未来的话,那么,几乎就注定了劫数必将取得胜利了……
想到这里,罗帆更是知道了,其他无数充满劫数气息的未来,每一个其实都是类似的未来,都是则之天地在那劫数之中完全覆灭的未来!
如此这般一来,这种对未来的收束,却就有着无数种可能。无数种,走向覆灭,让那劫数层极为满意的可能……
而那来自过去已经淹没的存在,和来自未来尚且没有诞生的存在,显然便是这种收束的结果。或者说,是这时光长河为了满足这种收束所自然从过去未来弄到现在的。
想要将无数未来进行针对性的收束,这显然是需要一定的环境的。
时间线,终究并不是汽车,不可能一扭方向盘便能够转弯。
想要让时间线扭转,想要让时间线遵循某个方向前进,显然是需要对种种可能进行管理。而想要对种种可能进行管理,自然便需要营造出种种环境。
若是让这天地自然发展,让其有着无数种选择,无数种可能的话,那么,自然是让这天地以正常的环境继续前进就好,根本不需要采取什么行动。
但,想要让这天地走入某个在正常发展来说不太可能拐入的未来的话,那么,显然就需要改变当下的环境,需要让天地的某些因素产生偏转了。
而显然的,有着罗帆的存在,这则之天地直接走向覆灭,走向被劫数完全破坏的结果的可能性却是相当之小的。
而已即是说,按照这则之天地的正常环境来说,想要走到那个结果,是近乎不可能的!
所以,为了满足这种可能,为了满足这时间线按照那劫数威能的引导方向收束,自然便需要对这一方天地现在的种种因素进行极为巨大的改造。
这种改造,乃是时光长河自然的作用结果,并非那劫数威能自己调动,更非是那劫数层之中的某些存在主动去营造。
可以说,对于那劫数威能来说,其只不过是规定了一个结果,中间的过程,却就完全让这时光长河发挥主观能动性了。
这样的结果便是,在这种改变出现之前,劫数威能怕也不知道这改变会是这样的改变。
也正是因为如此,方才使得这种改变如此的巨大,也才使得这种改变会这样毫无遮掩的呈现在罗帆的面前。
而且,这也是罗帆完全找不到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的缘故。
明白了这些,该怎么做,罗帆也就是完全明白过来了。
当下,他心中微动,那时光长河便翻涌不休。
最终,有着一股难以形容的威能从现在这个时间点发出,直接冲入某个未来之中并不断的加强,不断的调整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