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3章 抱残守缺新解(1 / 2)

加入书签

于采蓝把郑教授捧到这样的高度,倒也和别人印象里的郑教授相吻和,那就是个一心钻研却不喜钻营的人。

这样一想,之前郭士强话里的那些暗示性的意味便不攻而自破了。

没想到于采蓝却接着说道:“郭教授,我记得当年你是和顾大夫跟我老师一起研究过一些课题的,依郑教授的性格,应该是把他个人积累的一些资料都跟你们分享了吧。我记得当年我老师对脾胃病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听说郭教授在这方面也是很有专长的。”

邵文奇他们都是经历颇丰的人,哪里能听不出来于采蓝的意思,那便是郭士强的一些成就离不开郑教授的无私分享。这真是六月帐,还得快。刚才郭士强还在暗讽于采蓝,一转眼他却被于采蓝将了一军。

而在场的两位西医还不清楚内情,邵文奇和另一位中医却是知道的,当年郭士强还在研究生即将毕业之时,就因为一个脾胃病方面的出色论文而被华东中医药大学看中,直接将他聘请过去。

如今看来,他这论文只怕里面有着郑教授的心血。这成就来的可算不上光彩。

不过这些心知肚明的事他们是不会放到台面上来说的,而郭士强自然是不想就这件事再深说下去,自己有着把柄在人眼里,即使没有实证,可让人想着念着终究不是什么好事。

于是他打了个哈哈说道:“是啊,说起来,我老师对我的帮助是很大的。只可惜好几次回去看望他却都阴差阳错的错过了,惭愧啊,愧对师恩。”

这时候那戴眼镜的年轻男子回来了,见他们正聊着,便笑道:“实在不好意思,刚有点事儿,太失礼了。”

邵文奇摆了摆手,示意没什么。那年轻人问道:“我刚才见这位姑娘在说话,不知道在说什么有趣的事?”

邵文奇说道:“这姑娘是沂州中医大郑教授的弟子,跟我们几个讲了讲郑教授的事儿。”

那青年对中医界人士并不熟,听了只是出于礼貌点了点头。然后听到另一位中医说道:“我听组委会的人说,咱们这次研讨会也是请了老郑的,他怎么没来?”

“是啊,这老家伙都在忙什么呢?”邵文奇也想知道。

“老师他最近在写医案呢,他说了,他虽然不敢跟李东桓、朱丹溪、傅青主这样的大家相比,可是从业多年,还是有点心得的,所以他想好好总结一下,写本书出来。”

于采蓝说到这儿,有位西医大夫插了一句,“傅青主?这名字怎么这么耳熟呢?哦,我想起来了,我那孙子一天到晚老看武侠小说,好像有一本叫什么《七剑下天山》的,里边就有这么个名字。”

邵文奇笑了笑:“历史上还真有这人,是个妇科大家,天资聪颖,博学多才,尤擅书法。”

“没想到还真有这么个人,有意思。”

“除了这个,老郑还忙什么呢?”邵文奇听说郑教授好像在忙什么课题,所以又问了一句。

“哦,郑教授带着顾大夫和我最近在研究抑郁症的问题。他最近要把这个课题总结一下,所以他很忙,就没过来。”于采蓝回答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