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秋赋(十九)(1 / 2)
只见澳洲人队伍的中间有几个特别高大的,大伙知道这多半就是真髡了。真髡不仅个子高,而且体量也比一般人大些。只见他们不坐轿子,不骑马,也不乘“自动车”或者“铁马”,就是徒步而来。百姓们对这样不摆架子的做派很有好感。
城门口的十来个民壮根本不敢拦阻,就这样放过他们进了城。队伍直奔县衙,到得县衙门前路口,队伍便一分为二,一支往衙门后面而去。其余人直驱县衙正门。
县衙门口的两个皂班感觉不妙,眼睛紧张的直往门上的“门政”瞟。管门的吴喜和熊卜佑打过多次交道,见这位“熊老爷”身边还有好几个当官模样的澳洲人,个个脸色铁板,腰里又带着那个吓人的棕黄色的三角形套子――里面装得是威力很大的澳洲手铳,心里便胆怯了几分,碍于职责所在只好堆起一脸笑容迎了上来。
原本一贯和颜悦色的熊老爷这次显得极有官威,很简单的说要见吴老爷。当然,他们想见吴明晋,不管什么时候,老爷就算睡觉了也得见。吴喜赶紧应了往里面去通传。
吴明晋正在伤脑筋,这忽然闹得满城风雨的丢刀射箭的案子,说大也不大,毕竟即没出人命也没丢失财物,但是事情牵涉到本县的缙绅和读书人头上,自己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也担待不起。
赶紧打发人把把王师爷请来商议。
“这事一定是陈明刚一伙干得,”王兆敏小声道,“黄二公子最近串联大户们上禀贴,刘先生也出面了――挡了他们的财路。”
“这也是髡贼们多事!”吴明晋很是恼火,“非要包揽什么粮赋,又搞丈田!闹得满城风雨!我倒是想看看他们准备如何收场。”说着他看了一眼王师爷。
王兆敏脸上发热,当初就是他竭力说服吴明晋,说澳洲人本事很大,县里多少办不下来的难事都能解决,这次承揽粮赋不会有多大的问题。
但这会不知道吃后悔药的时候,王兆敏见老爷有撂挑子的表示,赶紧道:
“老爷,此事他们能一甩手了之……”
王兆敏的这句话提醒了吴明晋――他才是大明临高县的县令,可不是百仞城的澳洲人。捅了娄子,都得由他来负责。
最近半年以来,吴明晋对自己是县令的存在感越来越弱化了。除了偶然有老百姓来告状,按照历本上的日子给县城里的官祀上香,主持县学的童生、秀才日常考试之外就没做过什么和县令有关的事情。多数日子不是在和王师爷喝茶下棋就是指导指导自己的子女的窗课。日子有过得悠闲之极。
“正是。髡贼不知道中原的规矩,一味乱来。加上所托非人,闹出事端来还不知道该怎么收场呢。”吴明晋沉重的点点头,“我看陈明刚平日里还知道轻重分寸,怎么这次如此的胆大妄为!”说着又看了一眼王兆敏
“陈明刚一微末小吏,能取得澳洲人的信任,不外乎是以‘利’相诱。”王兆敏赶紧扯开话题,“当务之急,还是要安抚好缙绅大户们……”
缙绅大户们这次已经被征粮丈田搞得怨声载道,又闹出恐吓的事件来,若没有一番妥善处置,真闹到他们上琼山府或者广州去上书告状,自己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轻则丢官罢职,重者落上一个“通匪”的罪名,吃官司都有份。
“有何良策?”吴明晋原本就为此事烦恼。破案是不必的,现在县里三岁小儿都知道这事情是陈明刚一伙干得,但是处置起来颇为棘手。
要让缙绅们满意,自然是要重办陈明刚一伙,但是这是吴明晋感到为难的。县令对处置县里的小吏有顾虑,听起来很荒唐。实则自宋元以来就是这样。胥吏掌握基层行政,往往又是世代为吏,行政经验极其丰富,彼此又连声共气。如果得罪了他们,被胥吏暗中下绊子使坏,不但当官发不了财,还有可能因为行政失误而丢官。所以地方官员往往对其种种恶行睁眼闭眼,就算出了事情,处置也是极轻微的,一个斥责革职就算是最重得了――革职他们也不怕,换上的还是他们的子弟,照样把持地方的行政。
现在陈明刚又拉了澳洲人的虎皮做大旗,要动他就更难了。
“陈明刚一伙自然是要处置,”王兆敏早就想好了,“将陈明刚叫来,斥责一番,再命他推出几个人来顶罪就是……”
“这事情难办呀,”吴明晋摇头道,“根本就是无头案,你叫他来,他能认这个账?”
“自然不能以刀弓恐吓士绅为名了。他又不傻,这样罪名落在纸上岂不是极大的后患?”王兆敏出主意说,只用征粮的时候“骚扰地方”这个罪名就是。
这样就总是处置过了,士绅们消了气,事情大致也就能平下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