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27章 2001年旗下企业经营状况(二)(1 / 2)

加入书签

星火集团这家完全有人工智能掌控的企业,虽然没有之前那么高的增长速度,但是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

去年他们的营收为180万亿元,增长率为20%,在如此体量的经济体,还能够保持如此高的增长率,优秀程度就不用多说了。

在产品迭代、新技术运用以及市场经营上,人工智能掌控的企业,都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要远超过人类掌控的企业。

在其他企业还在辛苦研发他给的星际舰船技术,星火集团已经开始在自己的产品中广泛应用了不太敏感的技术。

加上他们自身就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同时可以做到上下通达一致,将技术转变成产品,然后投放到市场,进行营销等等,都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效率不是普通企业能够比拟的,最重要的是他们依托整个体系下的机器人,能够对全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有敏锐的洞察力,在市场需求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在小众业务上往往都能做到极致,市场占有率相当高,成为众多小众领域的冠军企业。

看到星火集团的年报,叶子书特意查了下他们的产品情况,目前他们拥有产品门类高达2万种,产品型号高达20万之多。

去年的净利润率也提升了不少,整体净利润率有20%,净利润额为36万亿元,在净利润上也逐渐赶了上来。

相比星火集团主要业务还是在工业领域,星光集团的业务就更加复杂,原因就是当初接手那么多的国企,经营内容本就非常复杂。

虽然被收购后可以更改经营方向,但是大致经营情况还是得以保留,只不过进行了更有创新的管理和产品创新。

例如他们旗下接手的供销社体系,目前已经是和万城基业分庭抗礼的零售渠道,特别在县城以下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

毕竟供销社是很多人的难忘记忆,之所以落败还是经营管理上跟不上,被收购之后进行了整合,形成统一的零售集团。

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加上在供应链和货物周转环节,大幅提升效率和减少存货周期,经营收益得到快速提升。

相比之下,万城基业虽然在零售领域有房地产作为依托,资源方面非常优厚,但是品牌价值还是和供销社体系相差甚远。

其实收购原来的国企,真正有价值的就是这些品牌,经过产品改良和营销升级,众多品牌都焕发了新的生机。

原本很多品牌只是地方品牌,但是经过星光集团的经营,大部分走出了地域限制,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品牌。

相比新品牌而言,老品牌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在营销上天然就具有优势,加上产品改良和服务升级,竞争力就要强很多。

去年他们的营收增长率高达30%,是所有企业里面营收增长最快的企业,总营收也高达130万亿元,净利润率20%,净利润额26万亿元。

说实话面对这两家由人工智能掌控的企业,叶子书对他们的很多业务细节都不甚明了,也没有足够的耐心来仔细观察他们的业务发展。

一方面是太过于繁杂了,而且每项业务实际上规模并不算很大,只是在该领域做到了极致,让其竞争力非常强。

但是不可否认,正是因为这两家企业的存在,弥补了国内很多工业品类上的缺失,同时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同时创新能力也不缺,很多产品都是前所未见,但是却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例如他们的乐器业务,推出了很多新类型的乐器。

对繁荣音乐市场具有巨大的作用,很多以前难以表现出来的音乐,现在使用这些乐器就变得更加容易,创作空间得到了很大提升。

另一方面他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详细留意他们的经营状况,当初之所以成立这两家企业,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省时间。

相比人类管理的企业,人工智能管理的企业更加的理智,一个业务如果做不下去,会优先进行尝试改变,这些改变会通过计算模拟来评估。

如果评估觉得就算改变无济于事,会立即砍掉,换新的业务来顶替,所以两个企业也是业务变动最频繁的企业。

因此他不用担心这两家企业会出现严重的经营亏损,只要市场足够大,他们总能找到生存下去的机会,适应性要强得多。

和上面两家企业相比,星灵集团显得更加碎片化了,上面两家虽然从事的业务都是以小类经营为主,但是好歹也成体系和规模。

但是星灵集团成立的初衷,就是替代个体户经济模式,弥补个体户留下来的市场空缺,让经济运转更加顺畅。

因此星灵集团的业务,叶子书更是无法具体描述,不过总体上还是以服务业为主,去年的营收为30万亿元,旗下拥有通用机器人雇员5000万。

至于经营净利润率只有10%,也就是3万亿元,并不是他们赚不到更多的钱,而是刻意保持这个利润率。

如果真要追求净利润,雇佣的通用机器人费用多少还不是他们说了算,要知道麒麟基础工业集团的通用机器人业务,已经交给他们来运作和经营。

这意味着他们有绝对的定价权,只要将雇佣的机器人价格降下来,他们的利润就会非常高,只是没有必要。

而他们经营机器人业务,并没有收取高昂的经营费用,因为他们这边收多了,就会损害青龙科技公司和麒麟基础工业集团的利益。

由于这家企业属于纯机器人经营企业,所以没有必要维持较高的利润,反正如果业绩不好,也不用担心倒闭,因为劳动力几乎没有维持成本。

当然,如果算上贷款的话,整体上是亏损状态,毕竟发展业务就要投入,叶子书有没有给钱,资金只能从银行贷款了。

好在潮汐集团旗下的银行,对叶子书旗下的企业都比较友好,不仅贷款额度给得高,而且利率也有优惠,贷款期限也能商量。

因此在扩张业务上面,基本上不存在资金瓶颈,去年星灵集团的贷款金额为10万亿元,上面的净利润是按照年化归还贷款和利息后计算的净利润。

既然星灵集团发展如此迅勐,就意味着万城基业旗下的产业联盟基本上宣告解散了,这两者的关联性极强。

当初成立产业联盟的目的,就是扶持个体户在城市发展,同时也能让自己旗下的商业物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现在产业联盟里面的很多个体户选择不经营,那么只能由星灵集团占领市场了,星灵集团自然不会接受万城基业的领导,不算产业联盟成员。

虽然产业联盟还没有真正解散,但是随着星灵集团越发发展壮大,万城基业管理的产业联盟,迟早也要名存实亡。

万城基业并没有为此感到可惜,反而乐意见到这个场景,和星灵集团合作,他们不用担心很多问题,投入的时间和成本都要低很多。

而产业联盟管理上,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被侵蚀,他们需要投入很多的成本进去,如果放松管理和监督,可能会让万城基业赚不到钱。

甚至万城基业也有意促进星灵集团的发展,以前还担心失业率太高不利于社会稳定,现在没有这个顾虑,当然是怎么有利怎么来。

当然,星灵集团经营的不只是开店的业务,所谓的个体户,就是连门店都不需要有,可以在市场做零工。

不过他们倒是不会真正这么干,就算是零工业务,他们也要进行更正规的管理,只不过是没有明面上的很多框架。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个体户,甚至连个体户都算不上的工作,是不用缴纳税收的,可以节约一大笔税费。

如果将这些零工聚集在一起注册成立一家企业,哪怕规模再小的企业,依然需要缴纳税收,这样就不划算了。

灵活就业和个体户本就是薄利经营,如果缴纳税收等工作,每台机器人劳动力拿到的钱就非常有限,这等于是减少了社保基金的收入。

虽然好像国家税收和社保基金的钱差不多,但是在叶子书看来差距很大,国家税收虽然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是很难以现金的方式到民众手里。

社保基金对于民众而言,利益更加直接,是发到民众手里实实在在的现金,直接决定着民众的生活水平,和民众的利益关系更加密切。

税收并不是越多越好,特别是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税收越多可能使用效率就越低,而且税收使用往往缺乏市场效率。

如果有可能,他想要尽量减少税收的规模和比例,增加社保基金的规模,税收主要保障政府正常运作、国家安全和基础公共设施建设。

主要满足这三个方面的需要,剩下的都可以归到社保基金里面,他之所以努力想要推动通用机器人在政府机构当中的比例。

就是想要减少政府正常运转需要的成本,从而降低企业政府税收,增加社保基金费用收取的比例。

所以星灵集团这种经营模式就不奇怪了,而且这么做也不妨碍高效率经营,虽然没有具体实体企业,但是可以架构虚拟实体。

例如全国开锁的师傅,虽然看上去每个开锁的都是灵活就业,但是可以统一对外提供服务,让消费者具有很高的辨识度,雇佣也更加放心,不用担心遇到歹人。

这种虚体经营模式,是最适合星灵集团的经营模式,平时根本就察觉不到星灵集团的存在感,但是社会方方面面的服务,又离不开星灵集团。

看完旗下主要实体经济产业,去年的营收总规模高达1185万亿元,整体增长率40%,营收增长率还是很恐怖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