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章 水泥(1 / 2)

加入书签

这几天时间里,又有两千多人陆陆续续的赶到梁山大营来报道。同样是老规矩,先训练洗脑,教规矩,然后传授军体拳。

不得不说,对于低级军官的选拔按照这样的方式确实非常明智,选拔出来的军官也都是拔尖儿的人才。,

军队里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套路,谁有实力,谁能服众,谁就当老大。选拔出来的军官们或许没有读过书,有的人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但是士兵们就是服气。

并不是每一个军官都需要熟读兵法,深谋远虑,如果那样的话,恐怕满天下都是绝世名将了。名将没有那么多,所以才值钱。

带兵更重要的就是让人服你的本事,也可以理解为个人魅力,让人心甘情愿,赴汤蹈火的追随,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而作为士兵,只需要明白一点,绝对忠诚,绝对服从~然后就是埋头苦干,不需要想太多,这就够了。

在王进、林冲和几个建筑工匠的陪同下,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把梁山泊方圆几里的地形看了个遍,大营该如何建造,心中有了计较。

和众人沟通许久,几人终于明白了西门庆的意思,四座主峰,一座设立中军大帐,用来主帅和高级军官起居和军官开会,发布命令。

一座作为军官们日常办公之用,毕竟锦衣卫目前的职责是收集天下情报,现在两万人,以后人数会越来越多,容不得马虎。

另外两座就用来给军官以及家属居住生活,也就相当于是单位家属院。

其他七座小山,建立校场,士兵宿舍区,食堂,还有训练场,监狱和学校。

由于锦衣卫的特殊性,军官和士兵都需要掌握繁杂的知识,伪装,侦查,情报传递,所以或多或少都要进行专业的教育培训。

让西门庆有点头疼的是建筑材料的问题。

在林冲王进看来,如果考虑到时间紧迫,讲究速度,木结构是首选,这山上最不缺的就是树。反正建造房子本来就要砍伐,索性就地取材,把树木都变成房子。

几个老工匠从坚固耐久的角度出发,建议西门庆就地取材,开凿山上的石头来建造石头墙体木结构屋顶的房子。

可作为二十一世纪穿来的新社会青年,西门庆习惯了后世的钢筋混凝土和纯钢结构的建筑方式。前者一天可建造一层大楼,后者一天可以建造一整栋。

他想明白了,他想要快速的建造出坚固耐久的房子,问题就出现在水泥上,有了水泥,一切都不是问题。

可最大的问题是,现在没有水泥~从几个老工匠那里了解到,此时最坚固的念珠粘合材料就是石灰添加黏土和糯米混合而成。

怪了,既然有石灰为何木有水泥呢?在他的印象中,最原始的水泥就是石灰石和黏土混合煅烧之后的产物。

现在大宋用的熟石灰同样是经过高温煅烧而成,有什么区别么?而这石灰石漫山遍野都是,黏土更是不缺,或许是现在的人们还没发现吧。

“老乡,这石灰是如何烧制的?”

“大人,小老儿年轻时候在郓城官窑里做过工,这石灰是取自山上的石头,放在火窑之中经过七天七夜反复烧制而成的。”

“七天七夜?要这么长时间么?”

“是的大人,要想烧制石灰,必须得烧够七天七夜,少一天也不行啊~”

如此说来,那一定是温度不够高的缘故,西门庆可是记得他在网上看到过,后世的工厂电炉烧制熟石灰只需要两个小时。

难道自己要在这建造一个窑厂么?不行,这太麻烦了,而且自己对这方面一窍不通,还是找官窑靠谱些。

想通之后,西门庆便当即骑马来到郓城县衙,县令见到西门庆手中令牌,立即下拜行礼,态度极其的热切。

没有废话,直接就把来意说了,县令是个识趣的人,当即亲自带着西门庆来到窑厂。

叫来了负责人和工匠,西门庆一通吩咐,众人便明白了,这事儿不难,就是把石灰石弄成石粉,混合着泥巴一同烧制。虽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但他们一看就知道,西门庆是大人物,得罪不起,照做就是了。

窑的效益并不好,除了给官家烧制砖瓦,瓷器,还有日用的瓶瓶罐罐之外,基本很难有什么生意。

老百姓建房大都是自家用泥巴打一些泥坯子,盖的泥坯房,房顶就是木头椽子,上头铺就一层泥坯,再加上厚厚的茅草,最前头再用黄泥混合着碎干草糊上一层,就完事儿了。

房子是可以传承几代人的,哪里漏了,找个好天气修补修补,很少有新建的。

大户人家的砖瓦房,更是几代人都住不坏,所以就造成了官窑不能盈利,反而还要倒贴工钱的事实。

官窑上上下下,日子过得那是相当惨淡,看到这个情景,西门庆心里确实高兴了起来。没别的,他想把这座规模不小,且还正规的官窑收入囊中。

毕竟水泥这东西,一旦出现,就会迅速的取代现有的任何建筑材料,整个大宋建筑行业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之而来的,还有源源不断的利润,对于西门庆来说,任何能够赚钱的行当都是不能错过的。他知道要想实现自己藏在心中的诸多想法,需要极其庞大的金钱来支撑。

官窑这些产业是工部和地方共同管理经营。跑来跑去实在太麻烦,于是一封奏折写给了赵煦,说是锦衣卫建设需要,请陛下把郓城的官窑划拨到他的麾下来。

“这个西门庆,真是让朕不省心啊,如此小事儿,也来劳烦朕。王贵,你去让工部下道批文,将那郓城官窑给他便是!”

“奴才遵旨!”

几天以后西门庆再次来到郓城的官窑,此时已经是他麾下的产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