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一十六章 登闻鼓(2 / 2)

加入书签

除了围着的学子们的哭声外,周围的老百姓也在互相传着山长是为什么要来击鼓的事。

当三司的大人们都赶了过来。当府台赶来。所有的人都看向了他们。而在大鼓的旁边,就有一根长条凳。专门用来行刑的。

山长淡然的往那走去,准备接受三十廷杖。

三司的大人个个也是很为难的看着高台上的山长。多少,大家都有几份读书人的情怀。都是文官出身的人那就都曾是山长的学生。

特别是府台大人,到了高台前,一言不发。

府台大人要往高台上走的时候,吴世子突然出声道:

“慢!”

然后,吴世子示意下人把自己抬到了高台上去。

抬上去后,下人把担架放到地上,再把世子扶起来坐好,吴世子的腿断了一条,一条胳膊上也是重伤了。脸上也是青紫一大块。

吴世子坐看着山长,大声道:

“先生,学生与你同受!”

说着,让下人把自己的衣服解开。

下人有些犹豫,世子是什么身份?又是个读书人,这当众宽衣露体,可是大忌呀。

“快!”

吴世子的小书童也跟着来了,从人群中冲过来。他明白吴世子的意思,他冲上前来帮世子解开世子的衣服。

当大家看到那个玉公子眼含热泪,待书童把衣服给解开了,大家看到一身青紫的吴世子。

本来世子就是个肤白的人,这一身的伤特别的打眼。

“越钊!”

山长站在鼓前,看着吴世子所为,也是激动的叫道:

“你,你这是何苦!”

吴世子当众脱衣,是完完全全的丢了世家公子的体面。他坐在高台上,露出上身所有的伤,还让书童把自己的腿也露出来,胳膊上的缠好的药也被解开了,一道深深的伤口落入大家的眼。

小书童一边解开,一边哭。但还是听公子的,把公子都解开了。

接着,另有几个侯家和大臣家的公子,也让家人把自己抬上了高台来,一个个的学着吴世子的样子,露出自己身上的伤。

看下来,最重伤的,还是吴世子。

这些伤,深深的刺入了大家的眼,特别是那些学子们,看着平时的同窗一身的伤在高台上陪着先生,没有一个觉得他们露体宽衣有什么失了体面的。

下面的学子们就高呼着:

“先生,我们与你同受。”

“先生,我们与你同受。”

场面就失控了起来,这些学生就纷纷往高台上去,大家都挤上高台上,都把上衣解开系在腰间。

围在周围的那些大人中,有个大人对着皇宫跪下高声道:

“求皇上饶过山长廷杖之刑!”

“求皇上饶过山长廷杖之刑!”

“……”

接着就是围观的群众都跟着跪下来求了。

在场的站着的,只有三司的几位大人和府台大人了。

府台大人上前冲着山长行了一礼,大家都以为他要开去路按律办事时,他却举手取掉了自己的官帽,挂在了登闻鼓的支架上,然后自己退后到高台下,也跟着跪了下来。

而皇宫里的新皇,脸色极为难看的站在书房里。书房里也跪了一屋子的人,正是国公爷等人。

而太监不时跑进来讲外面正在发生什么。

当听说吴世子当众脱衣露伤,国公爷俯地大哭。

当听说众家公子也跟着世子上了台,说要与先生同受。各家侯爷及大人们都俯身哭了起来。

读书人,更在意的是名声,这样当众宽衣,不管是为什么,都是把自己的名声失了。以后,这个孩子可能就入不了朝,做不了官也可能承不了爵位的了。

大人可以说孩子年轻一时义起,但现在事都做下了。还能怎么样?如吴国公这样,只得一个儿子的人一样,以后,吴世子,不能为世子了!

按律,这叫德行有亏!

所以,这些当父亲的,都在心疼着自己的儿子,但事要解决,还得看皇上的意思啊。

新皇现在被逼到了最难的时候了。

被这些大臣逼得连走出御书房的可能都没有。

而当太监来报,说是京兆府台挂冠离职时。

皇上眼神里的暴怒更是藏不住了。他觉得这些臣子都是在逼他。他就连逼宫都没这么难选择过。

这时,太后宫中的一个小太监给他递来了一张纸条。他更是阴冷了三分。

沉思半晌后,叫来黄公公传口谕,免山长三十廷杖刑责,着乌侯爷进宫,由三司和皇上一起审理此事。

黄公公马上飞奔出去传口谕。其实,所有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哪个朝代,都是怕文人造反。

武将造反的,一般都是一州一府,而文人造反,那就是举国上下,且所有的读书人都算是一个团体,会直接让你朝廷瘫痪。

现在这些文人就是在逼自己。

山长才交来了辞任的折子,自己还没批呢,接着就给自己击了这个鼓。

前几天就听黄太监回来报过,说是吴世子一身伤得体无完肤。而现在吴世子更是不顾自己的名声,直接把自己的伤呈现在大庭广众之下。

这乌侯爷,太过份了。结果,什么都没查到。

新皇都有点儿觉得乌侯爷是故意的意思。

所有人得到了皇上的口谕后,都松了一口气,至少,山长不会被杖刑而死。

但接着的一道圣旨,却是帮皇上拉了一众的拥立者。

这位皇上是个很会来事的。从成年搬出宫做王爷起,大家都知道他在争皇位,但他一直也是在装自己的名声。明明大家知道有些事是他做的,但他就是不承认,还可能义正严辞的来批评。

而现在,他在大家的逼迫下让了步,没让山长受杖刑,却转身就再下了一道罪已诏。

说是自己没有依太祖皇帝立下的规矩,有违了太祖皇帝立下的击鼓者杖三十的律令。那么,自己就代山长受罚,自己也是山长学生。为师长受过。这也是一种德行!

于是,这罪已诏一下子就把皇帝罚到了皇家家宗祠去守灵三天。

这对皇帝的惩罚来说,已经是很重的了。于是,一些百姓们就认为他们的新皇是很讲孝道的。

但眼前的山长和国公爷他们可不是普通百姓,他们知道皇帝这个罪已诏,只是用来粉饰一些东西的。而乌侯爷该怎么处置,还得皇上拿出个章程来。

皇上召上三司,自己坐在一边监督着他们审案。这有什么好审的?十分清楚明了的事。

但要想解决这件事,国公爷他们坚持要行凶的那些乌家军。

乌侯爷自然是不同意的,但在第二天再到殿上来审理,乌侯爷同意了,交出了一些人。而这些人经各位公子认同,确实就是打人的人。然后交给了国公爷处理。

皇上对乌侯爷也是一道训斥的圣旨就完事了。

因为乌侯爷最后认错,说是自己御下不严造成的。

但山长却再也不肯出任山长了,说是自己年纪大了。该告老还乡了。而他的故乡,在南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