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5章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2 / 2)

加入书签

这震耳欲聋的一句,顿时就让顾倾城赫然。

是啊,若是连道的定义都错了,那道又怎么悟?不是一开始就走了歪路吗?

“先生高见。”

他立即深深地一作揖,以示受教。

他谦谦君子的一面又展现出来了,此时的他,因为佩服郑经的道行,已尊郑经为先生,而并不因为郑经比他还年轻几岁而失礼。

当然,尊敬的姿态,是为了更多的请教。

“我还有一事不解,有请先生继续指教。”

他闭门两天,确实也相通了一些道理,但与此同时,更多的疑惑也冒了出来,尤其是听了刚才郑经的那番论述后,疑惑就更多了。

他又问道:“听先生的意思,道家的道法自然主张其实也不算错?”

这是他最大的疑惑之一。

毕竟道的新定义一出,道家道法自然的主张似乎就不成立了,可现在郑经却说,他并没有彻底颠覆这一主张的意思,这让他很是不解。

“道法自然这一说法错没错,取决于道家怎么来解释,也取决于大家怎么来理解。”

郑经回道。

这对他来说,其实又是一道已经跟诸糅真人论述过的剩饭。

“就好比说上善若水。”

为便于顾倾城理解,他开始举起了具体的例子。

“水往低处流,这是水之自然属性。

“水滴石穿,是利用水的自然属性加时间累积属性,可以理解为柔能克刚,坚持不懈加以仿效。

“水善万物,也是水之自然属性,但可以将它誉为牺牲精神加以弘扬。

“……”

他干脆拿《道德经》的第八章,上善若水的典故来举起了例子。

“之所以要道法自然,首先是得理解自然之道,然后顺应自然、掌控自然,然后择其优点仿效之,最终的目的,应该是让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他最后总结道。

由此,顾倾城心中所有的疑惑豁然开朗。

是啊,如果按照先生的说法,重新定义的只不过是道的概念而已,上善若水用不着被推到,道法自然也用不着被颠覆,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原来的顾倾城,觉得《道德经》深奥无比,极难理解和融合贯通,现在,经郑经把最底层的逻辑一讲通,瞬间就让他觉得:原来《道德经》里的那些道理只不过是如此嘛!

也确实如此。

古文之难,就在于其表述极为隐晦,同样一个字,再相近的位置,就很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就好比说上善若水这一章里,善字就多达九个,意思都不尽相同,若是逐字逐句去理解,反反复复无数遍也未必能悟透其中真正的含义。

可若是按照郑经的方法,单字单句的理解还有那么重要吗?

弄得其最底层的逻辑,就理解了圣人想表述的真正用意啊!

这就是所谓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让顾倾城觉得收获巨大。

但人心是贪的,他还想再多读几十年书,甚至最好能天天读,那怎么办?

好办。

前贤有太多的佳话可以仿效。

他立即又是深深一作揖,郑重其事地说道:“先生高才,倾城自愧不如,愿奉先生为师。”

既然昔日儒家的孔圣人,都因仰慕道家李圣人的才学,多番登门请教,而现在,郑浪之连道家李圣人的经典主张都可以轻松推翻,这样的才学,他奉他为师又有什么不妥的?

这可是连诸糅真人和留之先生那样的高人都自愧不如的高人啊!

他的想法就这么简单。

只是这么一来,就把德王妃等人给看呆了。

啥?

大名鼎鼎的江南第一才子顾倾城,现在竟然要奉郑浪之为师?

这怎么让我想起了另一经典。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此时的德王妃看得目瞪口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