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纯数”“应数”之争(2 / 2)
“小子,不得不说,你胆子有点子大,不过你似乎低估了纯数学理论研究者的能量。”
“在科研的这条道路上,博士只是金字塔的最底层,一个最广泛认可的学术等级应该是这样的,博士-博士后-讲师-副教授-四青(青千、青拔、青长、优青)-教授-杰青、扬子江学者、千人计划-院士,如果你在某一项领域上的成就够大,资历够深,在院士的等级之上,还有一个高精尖技术攻关小组,不过这个小组涉及保密原则,不对外公布。”
“仅四青级别的获得者,便可以获得五十万生活费、不低于一百万的科研经费、几十万年薪和房子。正因为有了充足的物质保障,纯数学理论研究工作者才会心甘情愿的从事理论数学的研究。”
“但获得四青的年龄普遍也在三十五了吧,那时候各种生活的压力接踵而来,纯数学的研究又不直接产生社会效益,各种学校研究资助也需要人家脸色,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能能拿到这些职位。”
“以你在数学上的天赋和兴趣,加上我对你的辅导,我有把握在让你三十岁之前,获得四青。”
见方舟还是一副拒绝的神态,王建业笑着用出了最后的大招:“国内的纯数学流派在一九八八年之后,以九位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为核心分别成立成了数个数学理论研究中心,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减少成了五个,余杭大学微分几何学派、帝都大学数学系、卫津大学数学系、以UCB和UC为主的留洋数学学派和其他。”
“我的导师是余杭大学微分几何学派的古天豪教授,他的导师是学派的创始人苏长青教授,成为我的学生绝对可以说是根正苗红,放眼全国,即便是数学界以外的其他学界也都听说过这几个名字,你完全可以横着走。”
方舟不禁陷入了沉思,事关人生大事,他所学习的材料专业,显然不是他喜欢的专业方向,但数学研究方向上的两条路线无疑带给了方舟很多困惑。
应用数学在各科各类中学习数学,无疑更符合方舟的兴趣;而纯数学研究却可以接着王斯达爷爷的身份一步登天。
很多时候,沉默本身就是一种答案。
正巧这时魏莱买菜归来,两人离开了沙发,一起坐在饭桌上吃饭,王建业不断笑着给方舟夹菜,甚至比给自己的亲孙女夹的量还多,引得王斯达抱着碗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
“我们星星的智商有些不够,方舟同学在学校里可要多帮助一下我们家星星。”
“爷爷!我已经是专业第一了。”
“才专业第一你就沾沾自喜了,你爷爷我,你爸你妈都是985院校毕业的教授,你看看你,高中就不好好学习,只考上了个211,我都不好意思和我的那些同事们说我有个孙女。”王建业一脸嫌弃的说道。
之前那个炫耀自己十五岁上了大学的杨姓同事,最近又在单位炫耀自己的女儿今年高考考上了水木大学测控系,很是讨厌,自己怎么就生不出来这样的孙女。
“啊抱歉,方舟同学,我不是说你啊,你不要介意。我光说星星,眼界不知道大一点,高中贪玩三年有什么用,新华大学那老掉牙的学校哪有帝都、水木的网快,甚至还不如仙宫大学这边的风景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