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5章 威胁 突袭(2 / 2)

加入书签

过了这个阶段,王朝再想进入这个巅峰,就非常的困难了。洪湖!

这个大湖原本没有名字,是长江和北面的众多河流洪水泛滥后冲击而成,所以被称为洪湖,这个大湖,虽不如洞庭湖、太湖广阔,但也绝对不算小。

尤其在神州世界,这个大湖更是一眼望不到边际,即便是催动夏军水师中速度最快的轻舟,横跨湖面也需要不断的时间。

大湖之中,有着许多岛屿,北面还有许多河口,这些河口便是洪湖水的来源。河网密布,地形复杂。这便是洪湖和北岸地势的概括。

此时镇守洪湖的是大将甘宁。

他擅长指挥水军,尤其是擅长指挥小规模水军突袭,这是他的老本行,当初从蜀中他便是身穿锦衣,腰挂铃铛,带着数百水贼横行长江,被称之为锦帆贼。

现在他不断派遣小规模的水军和桓温所部来回突袭交战,不过是牛刀小试。

每当桓温军渡河突袭的时候,甘宁都能第一时间察觉进

行阻挡,并且还能敏锐的判断出敌军在北岸的屯兵地点。然后派遣麾下精锐还以颜色。

贺若弼把他安排在这里镇守洪湖,还真是发挥出了他的特长。

「将军,白龙卫突袭敌军大营成功,斩杀敌军副将、校尉三人,斩首一千八百余,缴获敌军战船七艘,弓箭三百七十副,还有长枪、箭矢....」

亲卫一脸喜色的前来禀报。

此时甘宁正在洪湖城北的水寨中,他站在水寨高处,看到了极远处朦胧雾气中返回的战船,听着亲卫的禀报,微微点头。

还算不错。

不过和前些天没法比,他的对手是桓伊。对方同样是名将。还因为笛圣的称号在历史上留了重重的一笔。

在淝水之战时,能和谢玄这样的顶尖名将并列的大将,能力可不必他弱。

甘宁之所以占据上风,除了他更擅长这种小规模的水军突袭战之外,更重要的便是夏军水师的兵卒、战船,比对方实力更强。

桓温当初狼狈从江陵退走,桓玄和王濬只带了少量的精锐从临湘突围,把大量的兵马丢弃。新组建的水师,可没有原来的实力。

也就是小规模的突袭战不需要太好的战船,对兵卒也只有能听从号令,懂得冲杀和后撤这种简单的要求。所以桓温军才能一直坚持下来。

水师突袭和步卒突袭不同,步卒想要进行小规模的突袭战,需要足够的体力,速度,还需要一定时间的艰苦训练.....而水师有舟船,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只要水路通畅,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机动性可以得到保证。

随着时间流逝,桓温麾下的水军兵卒,也在频繁的突袭战中迅速的成长。

到现在,虽然依旧不是夏军水师的对手,但他们已经能在败退的时候保持有效的组织,勉强能回应一二了。

「桓温受到汉军大量支持,还有桓伊、王濬两大名将训练兵马,他们暂时还不是我军对手,但放任不管,必然会有大患!」

甘宁暗自想着。

作为和桓温麾下水师作战的第一线,他对于桓温军的评价不低。

而在临湘坐镇的贺若弼,因为临湘有大军屯驻的原因,桓温很少在这个方向骚扰突袭,所以贺若弼对北岸桓温的威胁程度,反而没有那么敏锐的感觉。

「找个机会,把这情况给总管禀报一下吧!」甘宁想着。

唰!一头龙鹰从远处的天空掠过,然后落入水寨之中,很快,负责接收和传递军情的千户迅速奔来。引起了甘宁的注意。

「将军,江陵和临湘的紧急军情!」千户叫道。

甘宁立刻接过来,打开一看,面色微微一变,然后面上露出了喜色。

江陵有军令,派杨再兴统帅三万精锐兵马前来洪湖,准备突袭桓温.....杨再兴的名字,当对方接连冲阵斩将的时候,勇猛无敌的名号就开始在夏军之中流传。

并且,甘宁也和杨再兴并肩作战过,对对方的实力,有着很清晰的体会。江陵派来这样的顶尖猛将,可见对桓温的威胁有足够的认识。???..coM

不需要他再向上禀报了。

「来人,回城准备迎接江陵兵马!」

甘宁下令。

.....

杨再兴、石达开和方杰三人来的极快,夏军战船速度本来就快,顺水而下,速度更上一层,在甘宁刚进入城内准备好军营后。

百余艘战船就靠着南边的江面,来到了洪湖水寨。「杨将军,这是桓温军在北岸的所有情况.....」

迎接兵马的事情,不需要多说。甘宁和杨再兴曾一起攻打九江,有袍泽之谊,所以相互之间没有太多的客套。

把三人迎入军营,相互介绍了几句后,甘宁就拿出来地形图,给三人讲解北岸的情况。这也是御前行营让杨再兴三人前来洪湖的主要目的。

只有在洪湖坐镇,这段时间和桓温军不断交战的甘宁,对北岸的情况非常了解。有甘宁的情报,再加上洪湖所部派出的向导。

找到桓温军的主力,尤其是桓温、桓伊、王濬三人,难度大幅度下降。

「桓温军的主力,据说在沔阳驻扎,此地背靠汉水,汉军可以很快进行支援,还有桓温所部的军民、粮草,也在此地!」

「不过,此地只有桓玄留守,此外,桓温总览全局,桓伊指挥水军和我方小规模的交战,王濬在后方训练兵马......而三人的练兵之地,极有可能位于沙镇!」

甘宁沉声说着。

杨再兴说道:「既然找到了目标,那就马上出发!」

石达开连忙阻止,说道:「且慢,还是先派探子再去确认一番,以免打草惊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