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7章 九煞生死法(1 / 2)

加入书签

一股大欣喜之感充盈全身。

李长青开始推演自己的修行之路。

自己现在修行的《天河观神法》,虽然凝聚天河真意,别开生面,但根基还是立于燕赤霞世界的主流修行法。

以道种神印为核心,内外天地交融,以己心悟天心,走仙神合流之道。

或许更准确来说,应该是地仙大道。

手中有着《救难感应经》和《坎源水经注》,李长青大概能够猜想出之后的修行轨迹。

阴神真人,灵台和天地交融,成就半虚半实的紫府,聚三魂七魄,圆满自我。

九难真人,超脱个体局限,以天道,人道,或地道感悟天地,从个体逐渐演化为整体。

三灾真君,返还天地机缘,斩断因果,为超脱做最后准备。

第六楼,住世地仙,紫府容天地人三才之一,超脱世界,自称一体,可称之为小千世界。

这确实是一条堂皇大道,甚至之后的修行也十分明确。

但是道种本身有毒!

所以自己原本准备在成就紫府之后,转修《都天神雷先天一炁总纲》,成就先天神祇之躯,从而斩去过去之我,成就未来之我,金蝉脱壳。

而现在看来,自己似乎有机会更快一步。

如何以香道喻修行?

李长青眼中闪过一抹深思。

“将‘天清地浊香’的炼制放在灵台之上,香成之日,天清地浊,灵台内化天地?”

“将灵台看做是香炉,自己有九宝莲灯的三才之火,确实有炼制的可能。”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地煞浊气。”

“神魂本就是轻盈之物,道家修士在初期,都要褪去自身浊气,吸纳九天灵气,甚至可以在阳神之后,抛弃凡胎,成就仙身。”

“自己了解到的以地煞浊气修行的道路只有两条。”

“一条是兵家之法,以浊气炼体,但也仅仅只是炼体,这个世界很多兵家大将,就是因为吸纳浊气,干扰到紫府成就,所以不得不死后转修鬼神之道。”

“第二条就是鬼道修行,鬼魂无所依凭,所以吸纳浊气,演化阴胎,最后成就鬼仙之道。”

“等等,演化阴胎!”

李长青抓住了重点,眼前一亮。

“自己有《应身成就法》,先渡人,再渡己。”

“黄云莲作为阴阳蜃,就是先天浊气阴胎,而五行灵君结合太清至妙祖炁,就是先天清气阳胎。”

“自己以《都天神雷先天一炁总纲》来重新锻造灵台,模拟混沌元气,最后一步,吸纳阴阳二胎道果,斩去过去之我,成就先天之我!”

思路理清楚之后,李长青越发觉得这条道路可行,甚至有种天人感应的体悟。

不过在绝大多数细节上,还需要一位顶尖修行者帮自己完善。

李长青瞬间想到了太阳真火之灵丹木······

额,他好像才沉眠不久。

自己也不用这么着急,最开始的推演是将‘天清地浊香’的炼制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凝聚阴胎,一部分凝聚阳胎。

这部分本身不太难,敖岳有着五品神印,本身也成就阳神,帮助自己推演应该没有问题。

等丹木再休息一会儿,自己阴阳二胎圆满再找他推演最后的法门。

想明白之后,李长青从南天门一跃而下,落入敖岳的神域之中。

正在推演山河社稷之道的敖岳睁开眼睛。

“老师?”

今天李长青似乎遇到了大喜事,由内而外散发出一股大欢喜之意,让敖岳都有些惊讶。

李长青也不耽误,将自己推演的法门思路给敖岳讲解了一遍。

敖岳听后,神色凝重。

李长青说的这几门道经他都读过,所以能够明白李长青的野心。

这是真正逆反先天之道,成就先天祖炁之身。

众多先天神祇,本身也有着跟脚高下之分。

其中划分复杂,涉及到天地大道的先后之分和重要程度。

但有一条可以肯定。

先天祖炁化生的先天神祇,必然跟脚最为高贵。

且不说玄元始三炁化生的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

那瑶池金母也是西华至妙气化生,对应的东王公乃是东华至真气化生。

还有远古传说中的众多巫神,无一不是浊煞地气演化。

之所以祖炁高贵。

就是因为宇宙开辟,需要经过先天五太演变。

太易之时,只有无垠虚无的宇宙状态。

太初之时,无形无质,只有先天一炁,比混沌更原始的宇宙状态。

太始之时,有形无质,非感官可见,开天辟地前的原始宇宙状态。

太素之时,原始物质的宇宙状态。

太极之时,阴阳未分的宇宙状态。

而先天祖炁的诞生就是在太初之时,可以说真正先于混沌而生,见证天地造化而出。

敖岳闭上双眼,头顶凝聚出一片模糊的天地之形,下方山河荟萃,上方金乌飞舞,一株天青建木贯穿上下,有龙神攀附建木而上,调理阴阳,解厄众生。

他根据李长青的思路,金乌坍塌,凝聚成天清元气,山河倾覆,凝聚成地浊煞气,二气相融,想要逆反祖炁。

但到了这关键一步,却怎么都推演不出来,面目狰狞,恐怖的力量在模糊的天地之形中疯狂乱窜,近乎走火入魔。

推演先天祖炁当然不会这么容易。

李长青看着这一幕,一指灵台,一盏清幽的宝灯燃起,落入那混沌的山河之形中。

灯光划分天地人三才,不过天地倾覆,清浊不分,这初浅的天地人三才之火也很快融入混沌。

下一瞬间。

一道至高至贵,至德至善的玄妙祖炁冲天而起,结合混沌之形,仿佛间凝聚出一尊玄妙胎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