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春节进行时(1 / 2)
在亚洲的大陆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一场现代人类最大规模的迁徙行进入了中场休息的阶段,在二十天的上半场迁徙活动中,超过二十亿人次的中国人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从四面八方赶往自己的家乡,为了参加一年一度最大的聚会:春节。
人们乘坐火车、汽车、飞机各种交通工具缩短自己旅途的时间,只为了能早一点回到自己的家乡。而从广东福建等地出发的回乡摩托大军也掐着时间紧紧的赶往川渝家乡。
中国,世界第一大经济增长体。
支撑着这个国家发展的除了消耗着世界百分之六十的混凝土、百分之五十的钢材、百分之四十五的煤炭、百分之二十五的电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国家有着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一支产业工人队伍:一支4由.5亿人组成的产业大军创造、生产、制造、销售着占据着全世界近乎一半以上的民生用品。
他们几乎全都接受过初等教育,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接受过中等偏上教育,其中百分之三十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
他们用低廉而专业的技术支撑着这个国家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放缓了全世界的通货膨胀。价格低廉的中国商品能快速的提升全世界人民的幸福感,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用得起iphone,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消费的起阿迪纳克。
莆田制造的运动鞋让人均收入每天只有一美元的马达加斯加平民能穿上合脚的鞋子。
MI、vivo等中国公司制造的低价智能手机让月均收入只有一万三千卢比(约合人民币一千二到一千三)的印度平民第一次用上真正的智能手机。
中国虎门(包含长安)拥有超过两万家模具生产厂,生产着全世界近乎百分之二十五的模具。这里只需要全面停电断供一天,全世界的制造业就要蒸发数百上千亿。
这支专业的产业工人队伍是其他任何一个世界都无法取代的,不论是所谓新兴产业地的越南、印度、印尼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地方。
因为比中国人工费用低的国家受教育程度要低到可怕,认识三百个字会四位数之内的加减法就算接受了初等教育不算文盲。不要指望这些人去操作数控机床去生产零件,除非想把价值不菲的机床弄报销。
因为他们不会懂三维坐标系xyz在加工中的含义,也永远弄不清楚g指令的使用方法。他们只能当一个开关工件门上下零件的工具人。
这些国家不会有自己生产、质量可靠价格低廉的机床。毕竟他们连最简单的步进电机都没办法好好的大规模可靠的生产出来。
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接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人投入第一产业的生产研发之中。
所以他们不会有自己的JIER、BJ精雕。不会有这些在工程方面称雄一方,并且反攻全球重机工程重新制定行业标准的核心企业。
而任何一个比中国产业工人更专业的地方,那里的人工费都能吓退资本的大规模进入。
这支庞大的产业军队如候鸟一般来自全国四面八方,他们如同造血干细胞一样扑向大城市与工业密集区域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输血,而现在是倦鸟返巢的时刻。
川渝地区出去打工的很多夫妻都是骑着摩托车背着行李出门的。而现在他们又一次骑着摩托车背着行李回家。
从广东出发,浩浩荡荡的返乡摩托车大军超过十万人。因为春运票难买,很多人不得不选择在寒冷的天气骑着摩托车回家。
骑行上千公里,路上消耗两到三天,很多人只是为了回家看一看父母。把从大城市买的新衣服带给孩子。这一路上的寒冷和艰辛变得不再那么难捱。
从江爱国的家中出来,江建民没有跟着江华去他三叔(江华父亲)家,反而是带着江华和张桐前往了进入双庆的最后一个返乡摩托大军志愿服务点。
“我之前查了,今天会有最后一批返乡摩托车大军经过这里。然后回双庆下面的各个乡镇。应该是最后一批,有一千多人。今天大年三十,这个志愿点人手不够。我在这里帮会儿忙。等会去姐家。”江建民说的志愿服务点就是几个搭在路边的大帐篷。
江华看了眼张桐:“嗯?”
“看我干啥。你想留下来帮忙就说呗。”
“怕你不乐意呗。”
“有啥不乐意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因为返乡摩托大军的特殊性,每年返乡摩托大军路过的地方当地一般都会准备一些服务站,用作给返乡工人的歇脚点。主要就是提供一些热开水和上厕所的地方,条件好点的地方会提供热汤和简单的免费饭菜。好吃说不上,但不难吃能吃饱。
这个下高速后的服务点是进入双庆后的最后一个服务点了。到了这,距离回家的路就不远了。
在广东工作的杨宁骑着自己的豪爵150带着自己的媳妇在寒风中骑行了两天了。虽然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但妻子还是有些鼻塞感冒。
没有办法,因为春节的火车票太难买了,尤其是广东作为人口导入大省,每一次过年抢票就像是一场战争。运气好就抢到了,成为了幸运儿。运气不好,那就只能是想其他办法了,或者干脆就不回去了。
但是今年一定要回去。
“娃儿明年要读书咯!过年要回去,跑跑关系看能不能去市区的好学校读书。”妻子从年前就开始叨唠这事,想不上心都不行。
在虎门一家工厂做四轴联动的高速雕刻机操作编程的杨宁一个月也能赚到一万一千块的薪水。放眼全球同行,杨宁的薪水可以说低廉。但是在许多同乡和同学比较来说,自己却可以说不错了,比很多读了大学的同学拿的薪水还要高。
杨宁本人很知足,十八岁高中毕业去广东打工,进了工厂学数控铣床的技术。一学就是三年,出师后就在工厂独当一面的干活。认识了隔壁工厂的同乡女孩,两人就如无数打工夫妻一样,相识相恋结婚,平淡的不需多费笔墨,但却是东南沿海地区无数打工者的人生写照。
二十二岁生了孩子,人生风波不起,最大的变化就是自己多学了四轴联动的技术,然后工资多了几千块。明年应该还能每个月多加一千块,二十八岁的杨宁觉得人生过的不错。
自己在老家的镇上买了套大房子,在工厂成为技术骨干。他计划着明年存钱买辆二手车,这样过年的时候买不到车票就不要这么狼狈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