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拍摄地点(2 / 2)
一个穿着棉大衣,头戴护耳帽,皮肤粗燥,五官像是少数民族的中年人先迎了过来。
一口藏普,但听懂并不费力。
其是服务站招待所的老板,名叫桑吉,因为常年与路过司机打交道,汉语算是藏民中说的比较流利的了。
一路热情的把陈景行引到了旅馆,招待所是个三层小楼,房间不多,满打满算只有二十五间房,招待所后面还有一个稍微小一些的旅馆,即便是两个旅馆,剧组人员全住进去也要塞个满满当当了。
陈景行选择的这个招待所所在的国道是三个进藏国道中最短的,同时也是自然条件路况环境最恶劣的,降雪量最大。
往往一到冬季,就基本断路了,也相应的少有车流了,连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冬天都会撤走,事实上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就是招待所的老板。
招待所每年都会封楼至少五个月,这也给拍摄带来了有利条件,否则也未必能包场半个月,当然金钱的作用也是很大的,但是总归处于半封路的状态下,不会出现过路的司机找不到住的地方的情况。
“陈导终于来了!”
“包老师好。”
“赵老师好。”
“林老师好。”
……
“……洛老师,久仰了。”
大部分演员都是老熟人了,扮演男主角的洛辰其实也在京城见了一面。
这就是年纪小的尴尬了,如果是那些知名大导,自然是小包、小赵、小林、小洛的叫过去了。
作为剧组中年纪最小的小陈导演,管年纪比自己大的演员和工作人员叫小X,显然不合适。
直接叫名字?也不太合适。
朝夕相处的同事也许可以,但在影视行业这种临时合作的就显得不太得体。
否则外企为什么要每个人起英文名字,互称英文名字,某些互联网企业要员工起花名,互称花名呢?
还是老师最万金油。
这年头不光影视行业内部这么互称,保险、银行、销售行业内部不太熟的或者跨部门的员工之间不都这么称呼?
洛辰笑着说道:“陈导,你可是来晚了,有空调的房间可都被挑完了。”
荒郊野外的国道旁的招待所,能把电通上就很不错了,自然不可能有暖气,也没有暖炕,寥寥几个房间装了空调,其实也基本都用不成。
所幸这次货车里面还拉了燃油取暖器和电热毯,之所以不用电暖炉,当然是因为电力供应并不充足,功率小,无法支撑几十个房间一起用电暖炉这种大功率电器。
“条件确实艰苦了一些,但是拍摄时间不会很长,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油暖器和电热毯肯定是配够的,便携式氧气罐也是足够的,如果有谁感觉身体不舒服,一定要提前说,戏再重要也没有身体健康重要。”
应该说剧组为艰苦环境下的拍摄是做了充足准备的,作为执行制片人的许文深为此做的物资采购与保障是比较充分的。
最让人担心的其实还是高原反应,这里的海拔已经达到了3000米,高原反应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每天的拍摄时间原则上不会超过7个小时,否则其实并不需要半个月的拍摄期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