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四十五章 老实人居然也会使阴招(1 / 2)

加入书签

“看见这碗口粗的棒子没有,杀威棒没挨过,总听过吧?”

开封牢狱内,韩判官大马金刀地坐着,打量着绑在架上的卢俊义:“本官倒要瞧瞧,你这小贼这回还怎么耍威风?”

“狗官……”

卢俊义想到周侗的关照,将怒骂硬生生咽了回去,双目却依旧圆瞪,几乎要喷出火来,双臂绷紧,气血鼓荡,一块块线条刚硬的肌肉,如同石匠雕刻出来,透出豪勇之感。

这副威风凛凛的姿态,令周遭的衙役都面露惧怕,韩判官看着少年眼中的恨意,也升起一股恐惧,大怒道:“怎么?你还想杀官?”

卢俊义恶狠狠瞪着他,但最终还是哼了一声,歪过头去。

他之前跟蒋敬聊天时,恨不得一棒敲碎狗官的脑袋,可吹牛逼终究是吹牛逼,年轻人再气盛,还是不敢杀官的,那可是造反的大罪,大名府中的卢氏一族都要受牵连。

见卢俊义避开眼神,韩判官这才得意起来,眼珠子转了转道:“瞧你这身筋骨,想来也是富贵人家的郎君,从大名府到汴京来,难道就举目无亲?”

“实话告诉你,我乃是相州韩氏之人,叔公乃是忠献魏国公,叔父则是门下侍郎韩仪公,你若在汴京内有些亲友,不妨说出几个名字来,说不定彼此间还有关系,省得大水冲了龙王庙……”

换成平日里,这副口吻无疑是索要贿赂,但这回韩判官却是想要多作牵连,将其亲人抓了来,看着对方彻底痛哭流涕的姿态,方才罢休。

然而卢俊义只是冷哼一声,却是根本不屑于托关系求饶。

韩判官见对方不中套,脸彻底沉下:“上杀威棒,给本官狠狠地打,不怕这贼子不交代!”

在水浒传中,杀威棒也是赫赫有名了,但凡定了罪的犯人,发配进了对应的牢城里,都要挨一顿“见面礼”,当然是否真的挨上,还是要看犯人会不会做人。

比如原剧情里,林冲被刺配沧州时,就是取银、递书、自言有病,来了个“告寄打”,缓期执行,宋江更是出手大方阔绰,营内无一不漏,无一不喜,杀威棒是什么根本不知道。

唯独武松与众不同,问他要钱,他回答“半文也无”,问他是否害病,他回答“不曾害,不曾害,打了倒干净”,最后干脆就是“要打便打毒些,不要人情棒儿”。

只不过说这些话的时候,武松倒是没挨打,被施恩保下,但后来他被污蔑后,一通杀威棒毒打下来,连这铁骨铮铮的汉子都没扛住,终究还是屈打成招了。

而此时卢俊义更是连罪都没定,也被七八個人按倒在地,狱卒将碗口大的棒子高高举起,狠狠地落了下来。

砰!砰!砰——

伴随着沉闷的声响,空气里微尘飞扬,可见打得有多么重,多么狠。

然而趴在地上的卢俊义无动于衷,连身躯都未颤动一下。

足足打了三十多棒,反倒是狱吏受不了了,手臂都颤抖起来,韩判官见了厉声道:“换人!”

这就严重触犯律法了,从汉朝开始,行刑时的执法人员,就“毋得更人”,狱吏一个打累了,换人接着打,那任何犯人都挨不了。

而现在韩判官一声令下,第二个孔武有力的狱卒接过杀威棒,再打了近三十下,卢俊义的身体终于轻轻颤抖了起来。

这已经让众人瞳孔收缩,惊为天人。

换成他们,别说挨上六十棒,刚刚那力道,二十棒就能置于死地,这少年整个人就像是铁石铸就,简直是真正的铜筋铁骨。

而卢俊义从六十多棒开始身体轻颤,但嘴上也一道呻吟都未发出,安安静静地打完了一百棒,那些行刑的狱吏已经目露敬佩,他也昂起头来,发白的脸上透出得意:“一百杀威棒,小郎我也受得住,叫一声就不是好汉子!”

韩判官脸颊肌肉狠狠抽搐了一下,冷笑道:“好!好啊!人在屋檐下,你还敢不低头,给本官打,再打一百棒!两百不够,就打三百棒,打到他求饶为止!!”

狱吏们面面相觑,却是不敢违抗,继续开始打,手中的力道倒下意识地收了几分。

可即便如此,这样的行刑是血肉之躯都受不了的,卢俊义额头上很快冒出大颗大颗的汗珠,终于忍不住呻吟出声。

韩判官听得舒服了,嘿然笑道:“本官还以为你真不会痛呢,不还是撑不住了?打!用点劲,今日打死了也无所谓!”

正在这时,有亲信快步走入牢狱,来到耳边禀告:“公孙判官回来了,在打听这犯人的事情。”

韩判官不惊反喜:“让他过来,本官正要与其正面理论一番!我开封府衙可不是徇私情的地方,岂能因为好汉义气,而放弃职责?”

这番话说得在场的吏胥纷纷感慨,就这颠倒黑白的嘴脸,那么老实的公孙判官,怎么也不是这位的对手啊!

韩判官确实期待起来,他抓卢俊义,正是因为之前在御拳馆,被公孙昭当众落了面子,这是令他万万不可忍受的。

相比起公孙昭只是个小地方出来的田舍汉,他可是货真价实的相州韩氏子弟,且不说“相三朝,立二帝”的韩琦,叔父韩忠彦已经可以称一声相公,这层虎皮套在身上,有几个人敢不给他面子?

所以盘剥御拳馆的失败,反倒不如那时颜面无存的羞恼,韩判官一定要让公孙昭也体会到这份耻辱。

砰!砰!砰——

在卢俊义的挨揍声中,韩判官将一沓案卷取出,上面全是郡王府周围见过卢俊义的证词,这些证词虽然不能代表什么,但把水搅浑已经足够。

毕竟往日里判官推官审案子,从来就是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哪像公孙昭注重证据,简直可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