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国之强,在于民富(2 / 2)
因此到了战国时代,各国都开始流行起了变法。
然则很多变法,都未曾触及根本,不过是对旧有秩序的小修小补,简单地削弱贵族和加强君权,最终流于形式。
例如齐国的邹忌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以及韩国的申不害变法,都是这种。
唯有秦国的商鞅变法,触及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根本!
在秦国商鞅变法之前,自耕农这个群体是毫无政治地位可言的,是商鞅通过变法奖励耕战,给了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
通过参军和纳粮,秦国的自耕农可以获得爵位,劳动的积极性自然大大增加。
而相比于总是仗着实力强大偷税乃至抗税的贵族阶层,自耕农群体就如同后世的中产阶级一般,对一个国家而言,是更好的压榨对象。
一个国家是否富强,只要看这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数量多寡就知道了。
后世的灯塔国的国力是从何时开始衰退的?
就是从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开始的,为什么?
因为次贷危机的本质,其实就是华尔街为首的金融资本家,对灯塔国中产阶级的一次总收割,加上产业空心化的政策,灯塔国的中产阶级开始急剧减少,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官府的财政收入下降,国力衰退。
其实在古代也是一样,王朝末期,地主疯狂土地兼并,自耕农群体大量失去土地,无法纳粮交税,更无法服役参军,国家没了钱粮,又没了军队,自然秩序崩坏,再也无力维持自身的统治。
后世的资本兼并,导致经济危机。
而古代的土地兼并,导致社会危机。
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惊人的相似。
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梁铮才会想要在三国时代的中原,建立起一套全新的生产体系。
通过推动工业化,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中产阶级群体,取代原先的自耕农群体,成为文明的基石。
而这其中,掌握大量人口与土地,又抗拒改变的所谓名门望族,便成为了梁铮前进道路上最大的阻碍。
与之相比,董卓之流,根本算不上是什么太大的麻烦。
虽然早就知道梁铮意图变法,可荀攸如今才知道,梁铮心中的布局和图谋,竟是这般的深远与宏大。
梁铮也再次对荀攸发出邀请:“公达,可还记得你我二人的赌约?”
“难不成,渔阳侯你的变法已然功成?”
荀攸闻声不由露出几分好奇的神色,毕竟梁铮曾经和他说过,要证明他有办法拯救这个日渐崩坏的世道。
梁铮自信一笑:“答案,就在河东,公达若是不信,可随我一同前往,亲眼目睹。”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荀攸一拱手,却是欣然允诺。
对于河东的变化,他心中不由地心驰神往,想要亲眼一观。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