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凯旋日,受弹劾(1 / 2)
自古以来,所有皇储都离不开两点。其一、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这是千百年以来,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以嫡长子为第一顺位,然后是嫡次子,若无嫡子,这才轮到庶长子。另外一点是立贤不立嫡。这一条,显然是有违老祖宗定下的规矩,然而却是最适合国家长治久安的一种方法,大多有远见的君王都会选择此项。
另外在清朝还衍生了另一种立储方式,就是效仿野兽,让皇子相互争斗,争赢的就是太子。也因此,来了一个满清无弱君的传言。且不说这是不是大话,反正奴清两百年,没有几年是像样的。尤其是科技,自古到今,华夏的科技远远领先于世界,一到了清朝这里就打落底谷。
然而择储的方式到了李世民这里却产生了异变。
他不选择文采飞扬的李泰,也不选择文治武功,英果类他的李恪,出人意料的选择了毫不起眼的李治。
只因为在李世民的眼中,能够保住自己儿子的性命,比给大唐立一个如自己一般的铁血君王更有意义。
故而,杜荷几乎断言了李泰、李恪,失去了做太子的资格。
他们争的越厉害,相互之间的仇恨也就越大。恨越大,彼此就容不得对方,这样他们也就失去了成为太子的真正关键。
李泰的梦做的很好,他以为自己战胜所有的皇子,压在所有皇子的头上,那他就一定是下一任太子。却没有想过,李世民这位千古一帝,对于大唐王朝是完全的掌控。
他要立谁,就能立谁,谁也干涉不了,并不是规定了只立胜者。
在杜荷眼中,李泰已经是没有任何的希望了,李恪到还有一丝希望,因为他在江南偏远之地,远离长安,避开了与李承乾的储君之争。只要他能够无视太子之位,做出不争的姿态,全心发展江南,在江南干出一番辉煌的成就,让李世民侧目,他便有希望。但是李恪是有野心的,以退为进,在没有人指点的情况下,他未必做得到。
至于流传甚广的身份之说,说李恪是杨广的外孙,立李恪会让大唐王朝不知姓李姓杨。杜荷觉得这一说法,不大可能。自古都是子随父,还没有子随母的。况且,就是是李恪继承了大唐的江山,相信他也不会脑袋发热,秀逗的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杨,将继承的李唐江山,改成杨隋天下。
历史也证明了这一说法,说不通。如果李恪因为身份的关系,真的没有希望,那长孙无忌又何必杀他?
长孙无忌杀李恪的原因是“以绝天下望”,如果没有一点可能,又哪里来的天下望?
反观李治,杜荷觉得希望最大的还是他。因为他不争,他的软弱。他知道皇位轮不到他,故而没有生出一丝一毫的争斗之心,如此反而成为了他是太子的关键。
看着一头雾水的房遗爱,杜荷笑着道:“一些事情我不说,不是我这做老大的信不过你,只是你知道的越多,对你越是不利,也没告诉你。你只要记得少掺合这立储风波中去就是了,你与李恪做朋友,我并不反对,这是你的自由,但最好不要过激。以你我老爹的身份,根本不需要去抱未来太子的大腿。只要自己做出成绩,作为功勋之后,又有谁能否认这一切?”
房遗爱点了点头,笑道:“大哥放心,遗爱明白的……嘿嘿,其实大哥今日说的,与我老爹说的一样。他说陛下是重情之人,不会亏待我们的。只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即可保障一世功成名就……若过渡牵扯其中,反而会为其所害。”
杜荷闻之肃然起敬,房玄龄这番话可谓是老谋深算了,终贞观一朝,李世民对于功勋之后,一直恩宠,然而许多功勋之后却陷入储君之争,使得先人一生之功,归为尘土。
若非他的出现,傻不拉唧的杜荷想必也会如历史上说的一般,成为李承乾的谋士,陷入李承乾谋反一案中去。
杜荷与房遗爱略作交谈,便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小宝儿、小百合的满月酒在半夜才算结束。
过了半月,大唐出征薛延陀的大军方才凯旋抵达。
杜荷也回到了军中,参加凯旋仪式。
征伐薛延陀一战,是贞观一朝规模最大的战役。比之昔年的定突厥、破吐谷浑、克高昌更加的壮大,声势也更为宏伟。
李世民为了彰显大唐声威,举行了隆重的凯旋及献俘仪式。所有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包括亲王、郡王及其他文武散官。都被要求出席,使得明德门外黑压压的都是着各色官袍的朝廷重臣。
但闻知消息后来看热闹的人更多,明德门外那一大片开阔地带,有十以万计的长安城内近附近的百姓聚集着,以一睹取得大胜后凯旋的王师风采。
李世民更是亲自阅军,亲自下令犒赏三军,所有出征归来的将士,皆有封赏。
至于李绩、张士贵、李大亮、李袭誉、张俭、杜荷等随军大将亲自在朝堂上受到了接见。
李绩官职不改仍是兵部尚书,但授以从二品的镇军大将军衔,加封食邑六百户,赏黄金二十斤,绢两千匹。
张士贵授以冠军大将军衔,加封食邑五百户,赏黄金十斤,绢两千匹。
李大亮、李袭誉、张俭三将也分别都授以大将军的军衔,以表功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