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逼着写论著(1 / 2)
赵宏图上课也就两个小时,看到这些教授级别的人物都举手提问了。
这架势整得有点太大了。
赵宏图受不起。
赵宏图伸出胳膊,看了看时间:“各位同学,现在已经下课好几分钟了,下节课也快要上了。我最讨厌拖堂了,拖堂对我来说是一种侮辱,对你们来说是一种折磨。好了,现在下课。”
当然,教授们的面子还是要顾及的,接着说道。“可能还有很多同学和教授,还有很多需要和我交流的,我们可以课后在找个地方,再好好交流。”
课后,一群教授级别的人物,跟在赵宏图身后,浩浩荡荡的。
找了一个空闲地教室。
赵宏图和这些教授专家讲解了自己刚刚提出来的钻石理论。
我们都知道,国家优势理论最早源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或称绝对成本论。该理论认为每个国家均有其绝对有利的适合某些特定产品生产的条件,如果各国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交换产品,那么它们就能有效地利用各自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从而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贸易各国的物质财富和社会福利。
斯密理论固然正确,但有一个前提条件是各国都存在有别于别国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即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
但绝对优势在很多情况下,是不成立的。
为了解释斯密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
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一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出口在生产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在生产率方面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生产总量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这就是比较优势论。
接着,有Heckscher—Ohlin要素禀赋理论、新要素贸易理论、收入偏好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等,大大深化了人们对国际分工、贸易和竞争的理解。
但由于它们只是对贸易现实的某一方面进行的解释,又各有自己的特殊假设,相互之间以及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间尚未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所以还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这个局限性,我觉得可以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入手。
我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的表现等。
……
赵宏图和大家说着自己对钻石理论的记忆。
这也是他上辈子大学的时候,看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后,兴趣来了,正好看了1990年由米国哈弗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一书。
对书上的内容,印象还是很深的。
赵宏图在众教授面前侃侃而谈着,说到语言无法表述的地方,还会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来。
教室内落针可闻。
在座的教授也好,博导也罢,都像小学生一样,乖乖地听着赵宏图讲钻石理论。
如果现在随便有一个学生进了这间教室,估计连喘气,不,深呼吸都不敢。
很多人的眼神明显没有聚焦,显然大脑在高速运转,思考着赵宏图提出来的这一理论是不是站得住脚。
苏教授看着赵宏图,内心感叹。
做学术研究,还是年轻好,精力充沛、思维开阔,接收新兴事物跟反应速度极快,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事实证明,他的眼光是没有问题的。
这一年多以来,赵宏图三心两意,这都多少学术成果了。
连米国哈弗大学的教授,都专门发来邀请信。
慢慢地,开始教授提问,赵宏图也一一作答,不过很多方面,回答起来,并不是很轻松。
他毕竟不是专门研究这个方面的,能记住已经很不错的,要求研究的很深入,真是为难他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