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礼失而求诸野(1 / 2)
一时间,众人都有些面面相觑,这校场上,哪怕是李夫人这样的女流之辈,那也是将门出身,更使得一手好鞭法,是行家里手,乖官手下这六十人,一个个全副武装,甭说切磋了,若有上千人的小规模战斗,拉出去打上一个来回都足够。
当时的战争,不论是扶桑还是大明甚至欧洲,打仗主要还是靠精锐,扶桑叫武士,大明叫家丁,欧洲叫骑士,普通士兵也就是凑个热闹打一打顺风仗,至于戚家军,那个是异数,不能作为标准,而乖官这六十个浑身披甲的精锐,的确可以冲击一个千人队。
甚至,历史上满清鞑子的八旗,也不过就是把这样儿的战法发挥的淋漓尽致罢了,临战以几十个精锐在前,穿两层甲甚至三层甲,一个冲锋,就能击溃敌军的士气。
这时候,天空中突然又开始飘起雪花来,沸沸扬扬,地上很快就白了一层,李家的下人们不待吩咐,纷纷就撑起了硕大了伞来,一时间一顶接一顶的就全部展开,倒像是绽开了一朵朵的花儿,别有一番情趣。
李成梁看乖官脸上表情不动,依然笑着跟自家夫人说话,忍不住内心骂了一句小狐狸,再看看校场中间,对方带来的这数十人站得笔直,动也不动,可见是极精锐的,这时候就对当初南直隶缺粮事件他暗中下手捣鼓了几下的事儿有些后悔。
乖官和李夫人说了几句话,看现场尴尬,心知肚明,李成梁作为宁远伯,自然不好意思放下伯爵的架子让自己的人脱掉身上铠甲和对方打,当下就笑着道:“说起来,小侄孟浪了,有些钱就骚包,把手下装备的太好,这法子却是不合适军中推广……”
大明朝地方太大,若真是用乖官的标准,再大的家当也败不起,这也是为何当初倭寇糜烂江南的时候,戚继光、俞大猷说倭刀厉害,[长兵不捷,短兵不接,身多两断],倒不是说当时大明冶铁差劲,而是大明一般军卫用的都是制式武器,这样儿的武器追求的是价格便宜量又足,一造起码几万口,要是按早倭刀那个标准,大明兵部立马儿就得破产,而倭刀本就是武士用的,足轻用的是竹枪,所以倭寇对付当时军卫,等于武士欺负足轻,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头。
李成梁手下八千家丁,固然了不得,固然精锐,可他顶多也就是给家丁披甲,如何跟身穿南蛮铠甚至全身米兰式铁甲的乖官手下比?要知道,南蛮铠这东西,在扶桑那也得是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样的大人物穿的,用这样儿的装备武装八千家丁,李成梁日进斗金也装备不起。
“贤侄财大气粗啊!”李成梁到底是做到伯爵的,脸皮也不是一般的厚,当下摸着下颌的短须就笑了起来,乖官顺藤摸瓜,笑着就道:“不如,小侄让手下演练演练,伯父当世名将,也好指点指点小侄。”
他说着,就冲菅谷梨沙使了一个眼色,菅谷梨沙会意,匆匆跑去对瑞恩斯坦波拿巴吩咐了几句后便回到乖官身边。
乖官让人演练的,其实就是西班牙方阵,西班牙方阵在当时来说,还是比较先进的,并且讲究绝对的纪律性,导致欧洲各国纷纷模仿,西班牙方阵要到十七世纪才算落伍。
有老瑞这样的人才在,乖官又怎么可能浪费呢!故此选择西班牙方阵,当然,他手下并无长矛兵和刀盾兵,但是老瑞手下全副武装的铁罐头和身穿南蛮甲腰胯太刀的扶桑剑豪们,却也完全能弥补,毕竟,乖官手下这些人也不需要真的上战场厮杀,去面对成千上万的敌人,相当于后世的教导队。
这一演武,顿时就把李成梁惊了一身的冷汗,说实话,即便碰上真正的西班牙方阵,乖官手下也能赢,为何?扶桑剑豪身披南蛮甲手持野太刀,那动作,一看就知道杀人利索,野太刀其实就是斩马刀,够长也够利,能砍,也能当枪来使用,完全可以把任何长矛给砍断,甚至能对付骑兵,身上的南蛮甲也有足够的防御力,至于老瑞手下,手持双手大剑往前头一顶,那更是合格的肉盾,而早合少女队的铁炮又拥有强大的远程能力,可谓能攻能守。
尤其是这时候正在下雪,早合少女队开火的时候,直接惊掉了一堆人的下巴,在场的就几乎没有军事外行,大明边军中三眼火铳和鸟铳等火器也是极多的,可是,雨雪天气中火器是几乎不能用的,却万万没想到,这位国舅爷手下颠覆了这个传统,不但能在雪中开火,开火速度更是惊人。
李成梁闻着寒冷空气中的火药味,一下就揪断了几根胡须,忍不住便问:“贤侄,这……这火铳……”
乖官一笑,当下就说道:“这叫雨火铳,不需要火绳,靠转簧发射,雨中也能射击,射速也快,就是造价贵了些,一杆要四百多两银子,伯父若喜欢,小侄送伯父两百杆好了。”他一张嘴,就是十万两银子砸了下去,关键是,别人拿十万两银子,还买不着。
这时候大明的火枪比扶桑的确略差一些,从后来的朝鲜战役就能看出来,大明的佛郎机炮狠,扶桑的火枪则更胜一筹,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大明的火枪不行,还真就是因为佛郎机炮太狠,而且口径多样,从细若儿臂到粗若合抱,有求必应,完全就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装填也方便,咵一下往里头塞一枚子铳就行了,而火绳枪从清理引火口到扣动扳机,足足九个步骤,稍微错掉一个步骤,或许枪就打不响。历史上一直到花旗国南北战争,都有上万的火绳枪从制造出来便没打响,上了战场一慌,要么通条在枪膛里头没拿出来,要么铅子儿滑落,要么火药堵塞太紧,总之各种原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