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江南试探,商业输出(1 / 2)
就在江南一片盛世景象之时,远在基隆的秦浩却是遇到了难心事。
顺天营一名队官趁着休沐的日子,没有汇报私自乘船回老家,等到军中点名时,才发现了这么一个逃兵。
“白穗生的这个案子,不好办!”
在基隆将军府的大殿内,基隆军的几个高层人物,以秦浩为首席,依次坐定,一边翻弄着刚刚从山区运来的红薯、土豆等作物,喝着清茶蘸着吃,一面讨论着逃兵白穗生的情况。
他的事情说起来其实也简单。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这是国人的通病。
大凡在外面工作、读书、打拼之人,一旦得了富贵就是想要回家炫耀一番,回到家乡总是要做出一番成功人士,有出息的模样,否则会被认为是“物离乡贵,人离乡贱”最好样本。
何况,白穗生是最早一批从军的,秦浩剿灭山匪的时候他就在了。
是最早一批享受了秦浩的各项优惠政策的人,几年的辛苦打拼经营下来,在基隆、新竹各地已经有了数十亩的水田,近百亩的山林,仓里放着几百石的稻谷,还有数十坛的菜油、荤油、果酒,梁上悬挂着几百斤腊肉干鱼,栏里拴的有牛,喂的有猪,身上穿的是细棉布,腰里也常有几百两两银子,可谓是应有尽有,活脱脱一个富家翁的存在。
有了这样的光景,白穗生便动了回乡修宗祠、续家谱的念头。
这本无可厚非,关键是这小子竟然没有上报,私自回家,这才是基隆官方最不能忍受的事情。
放在战时,绝对是要杀头的;一般光景,也免不了一顿降职、鞭笞。
按理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事情,问题就出在白穗生回来后,竟向基隆衙门状告老家的县令。
基隆的官如何管得到大明朝的官,一时间可把秦浩几人难住了。
本想安抚一下,就此揭过,可白穗生的经历在军中越传越广,不少士兵都要求严惩那些恶毒的县令,他们以后也是要回家祭祖的,可不想这样的腌臜之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说来也有趣,这白穗生刚刚回到福建泉州老家,麻烦便接踵而至。
他一回乡,从地保到泉州县,各级算得上的,算不上的,入流不入流的官吏仿佛鬣狗闻见了腐尸味一般都纷至沓来,口号如出一辙,对于逃民要严惩不贷。
面对着地保、衙役官吏们手里的铁链、铁尺,白穗生只得是祭起最不情愿,但却是最对症的一个法宝,塞钱。
地保来讨人情,塞了三两银子,半匹新竹棉布。
衙门里的几位老夫子师爷,各自送了二十两的润笔,恳请老夫子笔下超生。
典史、县丞二位大人,每人托老夫子代为敬上一百两的夏日冰敬。
知县大老爷,则是送上了二百两银子的润笔,回报的便是大老爷大笔一挥,为白氏宗祠题写了匾额。
该来的不该来,白穗生都送上了一笔。如此乱七八糟的各项开支算下来,白穗生发现,自己这两年的辛苦,出生入死打下的基业,怕是填不满这些大明官吏们的血盆大口。
刚刚要以建宗祠钱粮不足为由逃回基隆,不料想,乡间的地痞们也来拔刀相助,誓要吃上一口。
“白家小弟,没钱修宗祠啊?不要紧的,咱们借给你。八出十五归的利息,你看如何,至于抵押吗,看在咱们的关系上,便用你这白氏宗祠作为抵押吧!”地痞们说得那叫一个流畅。
白穗生见状不妙,如果不走,怕是连性命都要丢在老家,忍辱含痛,以借钱要同家族中老少共同商议为由,用作缓兵之计,为自己争得了几天的时间。
便在这几天里,连夜带着几名想到基隆来打拼一番的宗族中子弟飞也似的逃离了福建老家。
到了基隆盘点此行所花费钱粮,区区的数月花费钱粮竟然在千余两上下。这还是有数目的,那些七零八落的花销,就更多了。
左思右想,白穗生觉得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这口恶气,索性泼起胆子,到将军府门前告状,反正都是要吃处罚的,要死也要拉那批吸血虫下去。
他的想法也是极其简单,我每年按时的交粮纳税,每做一笔生意都是不少一文的将各项税款缴上,如今我被人欺辱敲诈,那么将军府就要为我出来做主。
“之所以说这个案子不好办,原因就在此,大明现在的贪官污吏太多、横行乡里,几乎可以说是到哪哪是,这些回去探亲的不死也要脱层皮。白穗生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
如果说是我们管辖范围内的事情,自然好办,将这些官吏送到执法处按法条办理就是。但是,福建官场,同我们是井水不犯河水。如果要细细追究,我怕是引火烧身。”诸葛玄一边品着茶,一边就这个案子阐述着自己的意见。
“我倒觉得,这是一个机会。”秦浩咬了一口烤的开花了的土豆。唏嘘着嘴,口中含糊不清的说着自己的意见。
“一来,可以让麾下各处的军民认清楚,大明那些官吏同我们的官吏是多大的差距,从而增强他们的忠心和认同感。二来,也是我们对福建下手的一个契机!”
“咔碴!”诸葛玄手中的青花瓷茶杯掉在了地上。
“主公,三思啊,现如今日本各处要用兵,实在是抽调不出额外的兵力了。”
“有些事,不一定要动刀动枪的。”
秦浩美滋滋的咬了一口手里的红薯,冷笑一声。
“福建不是郑芝龙的地盘吗,给他送一封书信去,就将今日的事情告诉他,让他看着办。”
自两家停战以来,郑芝龙的商船就不停往来于基隆和南洋,生铁、粮食、食盐、棉布以及各种土特产,半年来不知道赚取了多少银钱,早就补齐了当初的赎款,现在秦浩让他处理一个小小的县令,自然不怕他不干。
“主公高见!”诸葛玄转念一想好像也是这么一回事,郑芝龙吃了自家这么多东西,是时候回应回应了。
“对了,前不久,便是大行天启皇帝发丧期间,左国柱从江南写信回来,信里让我们尽早准备米粮、生铁,以助他岳父继续留在江南任职,我觉得有利可图,便应了下来,你们看这事可有不妥的地方。”秦浩悠悠然望着座下几人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