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5章 推举(2 / 2)

加入书签

赵敬光的确有所不虞,对赵明义他是百般猜疑,万般不信,几个大臣的话无一不踩在他最难忍受的地方,他还好好地坐在这个位置上,太子就已经摆出一副准备接手的态度了,而且他这个长子也未免急功近利,为了重新获得圣心,居然还想“有功于社稷”,野心还真不小。

自赵明义被夺听政之职后,唯一能有上朝资格的赵明旭便鹤立鸡群,他站在群臣之中一直静观发展,此时推波助澜道:“太子乃是国之根本,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太子若是有所损伤,谁担得起责任。父皇,皇兄向来恭顺孝悌,想来也是许久未曾上朝,心中定然为未能为父皇分忧而五内俱焚才会有此想法,不如准许皇兄恢复上朝,共同商议领兵人选,也可免去他的忧思。”

这段话可以说是不着痕迹地在给赵明义上眼药了,太子的舅舅怒火中烧,却也不敢反驳一句。

赵敬光不置可否,召来太子:“朝中众臣举荐你领兵大胜关,对抗北翟,你作何想?”

太子的舅舅铁青着脸不停地给他使眼色,他知道舅舅意思,可他说不出拒绝的话,当权者的勾心斗角,不该用在这些事上。

赵明义环视一圈,他虽然受到许多掣肘,但也没到耳目闭塞的地步,大胜关战事关系国土之完整,如今竟无人能战,身为太子,他责无旁贷,哪怕会引起父皇不满,他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边关百姓受敌国侵扰,不得安宁。

“儿臣愿领兵亲征!”

“皇上!”太子的舅舅急忙出列,“太子未曾学过行兵作战,此等大事,不可儿戏!”

“哦?”有大臣反口相讥,“谁不知道太子的外祖当年威名赫赫,与沈家一南一北镇守边关,而太子自幼由外祖家教导,也不知道老国丈是如何教导的,难不成太子竟连半点皮毛都没有学到吗?还是说大人是在为太子的贪生怕死开脱,若真是如此,这等无德无才之人,怎堪储君之位!”

“你少在这里血口喷人!胆敢对我父……”

“舅舅。”赵明义打断了他未说出口的话,“一切全凭父皇吩咐,不必多做无谓的口舌之争。”渐渐他也明白了,哪怕他争赢了,在父皇眼里,也只会觉得他心胸狭隘,斤斤计较,还不如什么也不说。

赵敬光语气淡淡:“既然如此,便领五万禁军增援大胜关,北翟来犯,不可有一丝一毫的退却,损我国威,但也不可枉顾国之安宁,私自挑起两国纷争。若是未能做到,你该知道是什么后果。”

赵明义心中苦涩,能有什么后果,无非是他这个太子之位不保。

可他现在别无选择,今天他要是拒绝,明天当朝太子贪生怕死,昏庸无能的消息就能传的满天飞,两相其害取其轻,他只能同意。

让他心凉的,是自幼敬爱的父皇,没有一字一句的关怀和嘱托,比之陌生人还不如。

当天,赵明义领圣旨出发,陆楟之随行,甚至没来得及和即将临盆的太子妃告别,就被送上了出发的马车。

皇后知道这件事以后,形容枯槁的面容没有丝毫的表情,邱蕊死后,她身边的人一个个地被换掉,身体也一天天的衰败,她总想着赵敬光哪怕对自己无情,对两个孩子总归有血脉亲情,如今看来,只有阮红玉生下的孩子,才被他视作血脉。

哀大莫过于心死。

她,再没有一丝波澜。

当夜,她请来自己的兄长,四十出头的皇后在年长自己的兄长面前,老态毕露,看起来竟比他还要年迈,兄长看着小妹如此煎熬,泪洒当场,当皇后交给他厚厚的一叠信件的时候,更是泣不成声。

他的妹妹,这是用命在给外甥,搏一条生路啊!

“哥,接下来的事,就全拜托你了。”交托了一件大事,皇后整个人都轻松下来了,青白的唇边露出一个笑来,“你别怪我任性,这是最后一次了。”

“我怎么会怪你呢,当哥哥的自然要时时宠着妹妹了。”皇后的兄长哽咽,要不是他没有本事,怎么会连给妹妹撑腰都做不到,她已经病重到如此地步,还要殚精竭虑谋划许多事情,是他对不起妹妹!

兄长走后,皇后以侍疾之名,将临近生产的太子妃留在了栖凤宫,紧闭宫门,谁也不能从那道颜色黯淡的宫门得窥到底如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