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八十三章 万大人实乃博爱之人(2 / 2)

加入书签

活着。

有时候,才是最痛苦的一件事情。

从肉体上消灭对手,虽然直接有效,但却更加的粗暴无趣。

而从精神上摧毁对手,则效果更佳。

当然,若现在站在眼前的,是九边外那些北元余孽,或是屡屡贼心不死犯边的倭寇,朱瞻基会首选,直接从肉体上消灭对方。

因为那些……那些东西,杀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时间,已经留给在场扬州士林清流们很多了。

现在该是他们做出决定的时刻了。

从扬州府衙里,走出一名小吏,手拿着一份文书。

小吏先是走到知府邓永新面前,凑在耳边小声的说着些什么。

邓永新,先是看了街上的清流们一眼,然后又默默的看向一旁的衍圣公,最后示意小吏去找衍圣公。

衙门前发生的事情,并没有遮掩。

所以,清流们看得很清楚。

小吏手中的那份文书,被送到了衍圣公孔彦缙的手上。

孔彦缙微微一抖,上端的纸张向外翻卷,露出一个个三两一组的大字。

那是人名!

只见孔彦缙扫了一眼文书,然后便抬头,仔细的在街上的清流人群中辨别观察着。

好家伙!

这是真的要按照名单抓人了?

清流们急了。

再不多做思考,纷纷开口表态。

“吾等受小人蛊惑,听信谣言,险些铸下大错!吾悔已……”

“若非衍圣公,老夫还不曾知晓,万大人乃是那般博爱仁义,老夫错了!”

“吾等身为儒家弟子,自当教化百姓,向上明辨,责无旁贷。”

“自今日起,吾家将时时宣扬万大人之高风亮节,吾见万大人,执弟子礼!”

“查!吾请扬州知府,查清究竟是何人,在背后散播谣言,陷害朝廷忠良!查出此人,必以严惩!”

“……”

一时间,街上的清流们纷纷表明态度。

似乎是眨眼间,就化身成为正义的化身,要为万高拨乱反正。

台阶上。

孔彦缙小心的看了身前的同龄人。

年轻的衍圣公心中清楚,他的作用彻底结束了,现在要这位同样年轻的皇太孙,做出最终的决定了。

扬州整个士林的体面,在今日荡然无存,一扫而空。

他们不但不能继续攻击万高,还要为其扬名。

这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可能是被剥夺功名仕途,更加严重的惩罚了。

若是在朝堂里,被剥夺功名仕途,可能在士林上会立马收获无数的好名声,说不得过些年就有了起复的机会。

但士林里的名声没了,则功名仕途,才是真正的彻底没了。

街上很是吵闹杂乱,如同闹市里的集会一样。

朱瞻基不得不抬起双手下压。

只到场面逐渐安静下来之后,他才开口:“若无孔兄,本宫只怕也不能得知真相。今日诸位老先生辨明是非,又许下诸多承诺,本宫很欣慰。只是眼下,酷暑难耐,诸位老先生还是快些回家,驱逐暑气,歇息修养。”

这是现在赶人了。

也从侧面说明,朱瞻基已经没有了,接着折腾这些一个个七老八十的老人家的心思了。

……

饱受精神摧残的扬州清流们,回家了。

朱瞻基也带着刚到江都,连口水都没有喝的衍圣公孔彦缙,进到了扬州府衙后面。

那座,总是没有人相中的宅院里。

陪客的,还有扬州知府邓永新。

他的态度很是殷勤恭敬。

按照邓永新的想法,如今大明朝少年人里,谁最尊贵。

那自然是皇太孙。

除此之外,第二尊贵的少年人,就是现在近前眼前的圣人世家血脉,当代衍圣公孔彦缙。

他的仕途归皇太孙管。

他的儒名归衍圣公管。

还好,这两人对他没有什么意见,甚至还是同属一个阵型。

邓永新甚至觉得,自己用不了多久,就能成为扬州,乃至两淮地界的扛把子了。

“京中的旬报,如今已经步入正轨,天下各省,地方州府,也基本覆盖。太孙,可以放心了。”孔彦缙狂吞一杯茶后,做起了述职报告。

朱瞻基似笑非笑,点点头:“有劳孔兄了,旬报任需孔兄主持。旁人……我信不过!”

孔彦缙的脸上流露着尴尬,他连连摇头:“太孙抬爱,朝绅比您还要年少,太孙唤朝绅的字即可。”

他没有再提旬报的事情,因为他知道,至少目前来看,他是不可能从旬报上抽出身来了。

朱瞻基从善如流:“朝绅,旬报很重要,这一点你应当清楚。我非是要做一家之言,也非是要用来打压异己的。”

他在做说明,对于大明旬报的定位。

孔彦缙点头。

邓永新在一旁默默的听着,扬州离应天很近,只需要两三日,当期的旬报就能拿到手上。

从一开始到现在,除了推行白话这件事,大明旬报是站在支持的位置上。余下的,朝中其他的事情,从来不见有什么偏颇的地方。

朱瞻基继续说:“推白话,其实也是按照圣人教导,要教化万民。百姓穷苦,他们听不懂文人雅士的高尚之言,也只有白话他们才能听得懂。

圣人说有教无类,我觉得还要再加一条。”

涉及圣人言论,孔彦缙不由的抬起头,看向朱瞻基。

圣人是天下人的圣人,但却是他家的老祖宗。

朱瞻基拍拍对方的肩膀,示意对方冷静:“因材施教!这就是我想加的。”

“因材施教……”孔彦缙轻声念着,陷入沉思。

朱瞻基微笑,看向一旁的邓永新:“邓大人可知何意?”

不要在领导面前,让自己看起来很聪明。

邓永新摇头,表示不知。

朱瞻基没有恼怒,笑着说:“圣人有教无类的意思,就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他的教导,不因其是什么身份而有所偏颇。

这是需要肯定的,教育该是一件公平的事情。

而我要加因材施教。

则是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条件,从儒童走到两榜题名。这个天下,九成九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黎民百姓。

他们听不懂文绉绉的话,他们也没有条件认识多少字。所以对他们的教化,要怎么做?要从他们出发,说他们能听懂的话,做他们能看懂的事。

如此,则教化之功完成。推行白话,便是为此而生。”

因材施教。

这话是早就准备好,要对年轻的衍圣公说的。

还有一句话,是要对官员们说的,只不过眼下朱瞻基并没有找到机会。

孔彦缙听得有些迷糊,短时间内消化不全,似懂非懂的点着头。

朱瞻基也不急,再拍对方的肩膀:“旬报,要公正,等朝绅回京,可针对朝廷里的政策,邀请各方官员撰稿,让他们都各抒起见。让天下人都知道,朝廷在做什么事情,让天下人也议论议论,对朝廷里的政策,是个怎样的意见。”

孔彦缙还沉浸在因材施教里,含含糊糊的点着头。

是个钻研型的学者。

朱瞻基很满意,年轻的衍圣公是这样的状态。

似乎,连心情都变得更好了一些。

他不由起身开口:“旬报如今搬进了应天城,但是朝绅平日无事,可以多去城外皇庄,那里才是日月堂的核心所在。多去看看,多去听听。

圣人也说过,一家之言,姑妄论之,不足为训。

日月堂里,有很多精彩的学说论点,乘着年轻多看看,未尝不是件好事。”

乘着衍圣公年轻,让衍圣公带着家族中懂事的人投身革……

呸!

让年轻的衍圣公,及其身后的家族,与皇家更加亲近!

说不定,也是一件从未走过的路子。

年轻人总是不稳定的。

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没有真正的成型。

即使是已经成型的观念,也能通过种种手段扭转过来。

身为天下文人表率的圣人世家传人,难道就不能称为拥护……

拥护大明皇室的人吗?

没有什么,是比从内部瓦解,更加恐怖的事情。

当圣人世家,开始和人将科学的时候……

球长可做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