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三十七章:褫夺爵位,押送回京!百姓感恩,万民请愿!(1 / 2)

加入书签

承天殿。

老皇帝高坐在龙椅上。

太子立于不远处。

得知苏长歌当众处决嫌犯,吴王举家自焚后,两人脸色都不太好。

他们的本意是等嫌犯押送到皇都,然后与文官、宗室周旋,在各方寻找平衡点,尽可能避免与宗室和文官发生直接冲突。

毕竟政治就是斗争和妥协的艺术。

光靠莽只会激化矛盾。

就像现在,苏长歌把人全都处决,半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留下。

如若此时强行保下苏长歌。

宗室、百官,还有那些世家大族的读书人肯定站出来不答应。

而若是处决苏长歌,武将勋贵,天下百姓,无数寒门、黔首的读书人同样不答应,此刻已然陷入非此即彼的两难局面。

正此时,尖锐的嗓音陡然响起。

“百官入殿觐见!”

话音刚落。

一群官员便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各自站好以后,恭敬的朝皇帝行礼作揖,一个个满脸肃色。

“平身。”

老皇帝轻轻颔首。

下一刻,秦相便率先站了出来。

“臣有事启奏陛下。”

“江南布政使苏长歌,目无法纪,违抗圣旨,擅自处决百余名嫌犯。”

“律法,乃大晋之根本,苏长歌此举,置律法于不顾,此为不义,视陛下旨意于无睹,此为不忠,滥杀嫌犯及其亲属,逼吴王举家自焚,此为不仁。”

“似此等不仁不义不忠之徒。”

“臣秦辅,身为大晋丞相,百官表率,在此恳请陛下,诛杀此贼,以正视听!”

秦辅开口,振振有词。

通常情况下。

他绝不会第一个站出来,要等手下人试探圣意之后再决定是否出手。

但现在苏长歌铸成大错,获罪无数。

即便是陛下,也难以保住他,这个时候他做党魁的要是不站出来,下面的人也会将他顶上去,或者干脆换个人做党魁。

毕竟党魁不只是官职要高。

最重要的是,关键时候要为他们所代表的的利益团体发声。

而此时,随着秦辅的声音响起。

百官们一个个站出来。

“我朝以仁德,以律法治天下。”

“苏长歌不经三司审核定罪,没有陛下圣旨,就敢处决犯人,足可见生性凶残凉薄,目无法度,若不加以严惩,诛杀此獠,人人争相效仿,大晋将永无宁日!”

“臣以为,苏长歌急着处决嫌犯。”

“或是怕嫌犯押送回京,泄漏其栽赃陷害之实,想以此举斩草除根。”

“陛下,自太祖皇帝开国以来,吴王一系血脉流传至今。”M..coM

“如今仅仅只是因为怀疑涉嫌谋逆,尚未有实证,苏长歌便逼得吴王举家自焚,此等行径若不严惩,必将令宗室皇族寒心。”

“不诛苏长歌,不足以安社稷!”

“苏长歌此子狂悖猖獗。”

“在朝中必有党羽,臣恳请陛下明察此事,格杀一干乱臣贼子!”

一道又一道声音响起。

刹那间,殿内将近七成之多的官员。

纷纷站了出来。

要求老皇帝立即降旨诛杀苏长歌,安抚宗室,平息民愤。

甚至还有更极端者,想要将苏子由等人一并铲除,当然,这么做也有可能是掀屋顶,好实现自己开窗的政治目的。

但不管如何。

他们的诉求都有个核心内容不变。

逼迫陛下诛杀苏长歌。

也就在此时。

苏子由顶着压力站了出来。

“陛下,舍弟苏长歌嫉恶如仇,对荼毒百姓的贪官污吏深恶痛绝。”

“此次未经圣意,当众处决一干嫌犯,虽铸成大错,但也是为了安抚江南民心,绝无半点谋私之意,还望陛下明鉴。”

苏子由开口求情。

此时此刻,他也不想着做无罪辩护。

能保弟弟不死就烧高香了。

“苏尚书所言极是。”

“一众贪官污吏,残害百姓,楚国公也是一时气急,才会当众处决犯人。”

张怀民此时也站出来求情,他与苏子由相交莫逆,在官场上互相扶持,如今友人之弟有难,他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老臣以为,法理不外乎人情,”

“楚国公擅自处决犯人固然有罪,但这些人都是罪不容恕之辈。”

“望陛下念在楚国公此举是为了替百姓讨回公道,以及他为大晋立下汗马功劳的份上,从轻发落,许其改过自新。”

“吴王赵珞身为藩王,世受皇恩。”

“却勾结官员,暗藏谋逆之心,如今举家自焚畏罪自杀,也算是死有余辜。”

“跟楚国公有何关联?”

老信国公开口,避重就轻,将罪责最大的逼死藩王给去掉。

至于擅自处决官员和劣绅,虽然有罪,但凭苏长歌立下的功劳,尚且有商量的余地,顶多是被褫夺爵位官职,贬为庶人。

而伴随他话音落下。

朝堂上立即就响起一阵驳斥声。

“吴王涉嫌谋逆,可有真凭实据?”

“即便那些嫌犯有罪,也该交由刑部和大理寺处置,等待陛下发落。”

“他苏长歌有何资格擅自做主?”

“依我看,若非尔等纵容包庇,他岂敢如此猖獗放肆,视律法如无物?酿成今日之祸者,非他一人,尔等皆是帮凶党羽。”

“你们放屁!”

“楚国公此举安抚江南民心。”

“那些贪官污吏,杀了也就杀了,难不成要为了他们,处置国之功臣吗?”

武将勋贵们此时也加入了战场。

对于他们而言。

自己在前方保家卫国,背后的贪官污吏,地方藩王却想着害民谋逆。

现在还要因为他们,诛杀对江山有大功的楚国公,这算哪门子的道理?退一万步讲,就算是一万个贪官,功劳也没楚国公大。

刹那间,文官武将唇枪舌剑。

双方就此事争论不休。

看到这一幕,老皇帝和太子都没有说话,就这么静静的看着。

他们心中偏向苏长歌这边,但具体该怎么处置,还要等双方势力都站出来,然后再居中裁决,这才是作为君王该做的事。

这个时候直接莽着上。

就等于跟秦相等人完全撕裂,对大晋江山来说没有半点好处。

也就在这时。

一道尖锐的声音突然响起。

“陛下,宗人令荣王,还有福王、靖王等亲王求见。”

此言一出。

刚才还在争执的双方都停了下来。

听到宗室到来,秦相等人自然是欣喜不已,苏子由一众则是面色一沉。

别看这些王爷平常只顾享乐,不敢插手朝政事务。

可他们身上终究流着皇室血统,儒家又讲究血脉亲情,以仁义忠孝治国,因此但凡涉及到皇室,他们的影响力可一点不低。

甚至逼急了。

跑过去哭太庙的也不再少数。

“准。”

老皇帝轻轻颔首。

很快,数位身穿蟒袍的王爷走了进来。

“臣等见过陛下。”

在宗人令荣王带领下,一众王爷拱手行礼,面色无比凝重。

“臣等此行,乃是为了吴王而来。”

荣王开口。

从袖中拿出一封书信,说道:“吴王被奸佞陷害,自觉恐难再见到陛下。”

“于是在临死之前,写下陈冤遗书,托府中管家送到宗人府,交予臣送呈陛下阅览,只为洗刷冤屈,不辱祖先清白。”

“那管家现在何处?”

听到此话,老皇帝询问道。

“那管家乃是忠仆,将信交予臣之手后,便服毒自尽殉主。”

荣王幽幽一叹,接着继续言道:“陈冤遗书在此,请陛下过目,臣恳求陛下莫要偏听外臣之话,伤了同宗血脉亲情之谊。”

宗室出手。

当然不全是出于兔死狐悲。

还有就是牟取利益。

身为王爷,手上却没有半点实权,就跟被豢养的猪狗差不多。

如今吴王这一死,若是能借此机会诛杀苏长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亦或者得到陛下重视,这对他们而言乃是大好事。

随后,太监将遗书呈上来。

老皇帝低头看去。

“皇弟赵珞,不修仁义。”

“一时不慎被一己贪念蒙蔽,结交官绅敛财,有辱先祖名声,罪该万死。”

“然当今陛下圣明,威服四海,皇弟自知愚钝不堪,岂敢觊觎大位,生出谋逆叛乱之心,此皆楚国公故意诬陷栽赃于皇弟。”

“但此子手段狠辣,行事....”

老皇帝看完,面色波澜不惊,吴王说苏长歌刻意栽赃,他当然不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