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9章 四大书院(1 / 2)

加入书签

武明空听见“袁新成”这个名字,微微一怔。

她印象中的袁新成是个风度翩翩的读书人,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气质非凡,温文尔雅。

但是眼前这个人,看着和却经常在地里劳作的农户没一点区别。

说他是翰林学士,压根也没人会相信。

“你是袁新成?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武明空看着他,略显惊诧的道。

袁新成回道:“臣不知陛下驾到,未整理仪容,惊扰了陛下,臣有罪!”

武明空道:“朕不是这个意思,朕是说你为何变得这般黑了?”

袁新成听见这话,先是一怔,然后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道:“臣这三个月来,一直苦心钻研农业,对这些倒是并未在意。”

“你一个不事农桑的翰林学士,如何能钻研农业?”

武明空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袁新成道:“竹风轩有关于农业的书籍,臣在翰林院时便时常浏览,虽然从未付诸实践,但心中有所感悟。”

话音落下。

一旁的方修解释道:“农业书院的院长一职,是袁新成主动担任,在此之前他对农业的典籍已经有了一些研究。”

武明空听见这话,有些诧异,看着袁新成,道:“你一个读书人,为何会对农业感兴趣?”

袁新成听见方修的声音,先是给他行礼,唤了一声方相,紧接着看向女帝,解释道:

“农乃是国之根本,臣从小就对农业感兴趣,只是出身世家,父亲从小便教导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是一名读书人至高无上的追求……

因而,臣只得放弃对农业的兴趣,一直苦读圣贤书,直到中了进士,进入翰林院,仍旧没有停歇,常常读书。

半年以前,臣偶然得知长安城里的竹风轩有各种孤本,前去闲逛,在那里臣看到了许多有关农业的典籍,浏览之后,臣深刻的认识到,想要治国平天下,农业乃是重中之重。

然而朝廷对这方面的重视并不够,臣几次上书想要让国子监派出人钻研农业,一直没有得到回信。

直到三个月前,臣听说方相要建设四大书院,其中便有农业书院,臣便主动找到了方相,希望能入职农业书院。”

后面的话不用多说,武明空也能明白。

简而言之就是这家伙从小就对农业感兴趣,只是一直没有机会钻研,直到方修重视农业的研究,方才有了这么一个机会。

“你方才说,农乃是国之根本,据朕所知,在此之间,朝廷对农业一贯十分重视,别的不说,士农工商,农乃是排在第二位!

除此之外,翰林院每隔几年便要编纂劝农书,教导农户如何种植粮食,如何能说朝廷对农业不够重视?”

武明空看着袁新成,说道。

袁新成道:“陛下所说的农业与臣所说的农业,并非是一回事。”….武明空听见这话,眉头微微皱起。

所谓农业,无非就是让收成更多,再如何钻研,无非也就是从天气,田地和人力入手,这个农业书院又能凭空变出粮食不成?

袁新成似乎看出了小女帝的想法,忙不迭道:“陛下,您可知道,如何能让粮食结的更多?”

武明空道:“无非就是多浇水,田地肥沃,拔除杂草。”

袁新成道:“为何多浇水,拔除杂草,田地肥沃,就能让粮食结的更多?”

听见这个问题,武明空有点儿不满,心道:天地的规律便是如此,你问朕为何会这样,朕又怎能知道?

就在她打算表达不满的时候,袁新成紧接着解释道:

“按照农业书院如今的研究,任何作物之所以能够生长,主要需要几样东西,一是光,二是水,三是另外一些物质……

至于这些物质具体是什么,不同的作物,需要的也不相同,因而,针对不同的作物,可以施加不同的肥料。

并且,不同的作物,对于光,水的需求量也不相同,臣这几日带着几名学生在这片田地,对小麦进行钻研,也可以说是格物,格小麦的物......”

袁新成说着,指向了某一片田地,道:

“臣将这片田地分为了几块,一些给予充足的光照,便是到了晚上,也给他们点灯,另外一些则是尽量少的给光照,看一看过段时间后,它们生长的区别。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对照,给予大量的水,适度的水,少量的水,另一些,则是给予不同的肥料,最终看它们生长的结果。

如此一来,等到来年,便可以知道,小麦最适合生长的条件是如何,究竟应该浇多少的水,施多少的肥,施什么样的肥,才最为合适。”

“这些是书中的方法,名为实验,有了实验,许多事情便能寻根究底,最终寻找到最合适的结果,当然农业书院研究的不仅仅只是这些......”

武明空听到这,心中泛起疑惑。

除了这些,农业书院还能研究什么?

还没问出口,袁新成就继续道:

“陛下可曾想过,同样的环境,为何不同的小麦生长的速度以及结出的粮食完全不同?”

武明空想了想,道:“除了环境,与天性也有关系。”

袁新成道:“陛下所言甚是,那么,有没有可能通过某种方法,只留下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小麦,也就是天性好的小麦,扔掉天性差的小麦?”

武明空听见这个问题,眉头微微皱起,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

袁新成见状,笑道:“按照书中的方法,进行杂交育种就可以实现,所谓杂交育种便是选取天性好的小麦,按照遗传的方法,让它们产生后代。

这里头牵扯到大量遗传知识,臣在书中看到了许多要点,但是还未进行实验,因而无法确认书中所说是否属实。….但是,据臣目前所做的实验来看,书中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可信的......”

他一口气说了很多。

小女帝听得一愣一愣的。

尤其是什么实验,什么遗传,什么杂交育种,更是听得云里雾里。

她自认也是饱读诗书,可是袁新成提到的这些词,她以前从未听过!

“你做的很好,希望来年,你的杂交育种能取得成果。”

方修由衷的称赞了一句。

他知道,对袁新成这样自小苦读圣贤书的翰林学士而言,能一心扑在农业上,钻研所谓的“杂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袁新成听见方修的话,转头看向他,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诚恳道:

“若是没有方相,臣如今还在翰林院做一些琐碎杂事,臣应当拜谢方相给臣这么一个钻研农业的机会。”

武明空看了看方修,又看了看袁新成,觉得脑子有点乱。

沉默了几息,十分直白的问道:“你方才说的那些,朕听得不是很明白,你直接告诉朕,你研究这些对朝廷而言,有何益处?”

袁新成听见这话,一脸郑重道:

“回陛下,最大的益处便是可以让粮食的产量提高!

若是能够培育出高产的小麦,再将臣之前说的化肥大规模生产,我大乾粮食的收成能够提高一倍,从今以后,我大乾将再也不缺粮食!”

提高一倍?

武明空一怔,有点儿不太相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