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2章 是胜是负,请给陛下一个交代!(1 / 2)

加入书签

听见这话,另外两人皆是一惊,望向那人,问道:“你怎么知道?”

那人脸上露出神秘之色,冲着两人摆了摆手。

两人见状,纷纷上前,做出倾听的姿态。

这个时候,他才压低声音,神秘兮兮的道:“两个燕国商贾聊天,被我听见了。”

听到这个解释,两人的表情都变得有些奇怪,质疑道:“前线的事情,燕国商贾又如何知道?”

“话说回来,前段时间,我还听兵部的差役说,方相在前线打了胜仗,歼灭了十万燕军……”

“再者说,朝廷要真是打了败仗,怎会没有一点消息?”

见两人不信,那人显得有些着急,哼哼道:“朝廷打了败仗,肯定是生怕别人知道,怎么可能传出消息!”

顿了顿,又信誓旦旦道:

“实话告诉你们,这个消息是我从燕国的细作那里得到的!

说是燕国派出了三十万大军,围攻方相,短短三天时间,方相就已经快坚持不住。

除此之外,还有二十万燕军绕过雍州,直奔咱们长安,最多十天就会兵临城下!

不管你们信不信,我是信了,昨日我已经收拾好了行礼,等皇家银行开门后,把银子取出来,我就带着一家老小去南边避避风头,等哪天跟燕国的战事结束了,我再回来。”

话音落下。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润润喉咙,然后看向两人,语重心长的劝道:“我劝你俩也早做准备,等燕人真打过来,再想跑就晚了!”

见他说的煞有其事,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都能从彼此的眸子里看到一抹惊慌,一颗心也不由的忐忑起来。

其中一人还保留一些理智,问道:“你为何认识燕国的细作?”

“不关你事……言尽如此,好自为之!”

话说到这个份上,也由不得另外两人不信。

沉默了半响。

两人终于按耐不住,纷纷起身,打算回府收拾行李,早做准备。

就在这时。

尹人居外忽然传来了一阵嘈杂的声音。

紧接着。

一名衙门的捕快走了进来,环视一周,提高声调,大声道:

“近日,有燕国细作以书信、交谈的方式,散布消息,说是有三十万燕军围攻卧川府,另有二十万燕军直奔长安。

经过证实,以上消息皆为谣言,目的是扰乱民心!

本捕快奉府尹大人之命,特来辟谣,侵入我大乾的燕军,一共三十万人,其中已有十万人被方相歼灭!其余二十万人被拦在卧川府外!

当然!

本捕快相信,即便没有辟谣,广大有识之士也能够分辨出,何为真话,何为假话。”

说到这,面露坚定,高呼:

“请诸位相信!胜利终将属于朝廷!属于大乾!”

话音落下。

尹人居内鸦雀无声。

一部分食客大眼瞪小眼,处于懵逼的状态。

在此之前,他们压根没听说什么谣言,因而都是一脸茫然。

还有一部分食客,则是瞪大眼睛,一脸惊诧。

很显然,他们在此之前都听过这个谣言,并且或多或少相信了一些。

因此,听见捕快的话,才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那名捕快见无人说话,沉默了几息,提高声调,继续道:“长安衙门与刑部,已经抓获燕国细作三十余人,于今日午时,菜市口斩首!诸位可去一观!”

说到这,不再停留,转身离开,奔赴下一个商铺。

捕快走后。

尹人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议论声。

“丞相大人出征的时候,一共才带了二十万人,如今这才多久,就已经歼灭了十万燕军!厉害!厉害!”

“话说回来,那些燕人实在可恶,竟用散布谣言这种下作手段,乱我民心!”

“燕国与我大乾又没有深仇大恨,派兵也只是为了应付周国,怎么可能一下子派出六十万人。

若是我没记错,所有燕军加在一起也没那么多……这样的谣言,也有人信,实在可笑!”

某张桌子上。

刚刚起身的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都能看到彼此的眸子里露出尴尬之色。

他俩不约而同的看向散播谣言之人,表情奇怪,问道:“你该不会就是捕快说的燕国细作吧?”

早在捕快辟谣的时候。

那人的脸色就变得极为难看。

此刻,听见好友的质疑,他的脸色更加难看,没好气道:“咱仨一块长大,你说我是不是细作?”

“那你方才为何如此笃定?”

两人看着他,语气中带着揶揄。

那人听见这话,本想为自己辩解,可是想起捕快之前说的话,瞬间熄火,低下了头,一言不发,只一个劲的吃菜。

另外两人见到这一幕,皆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与此同时。

类似的场景,在长安各处发生。

六部衙门以及长安府衙,派出了大量的人手,在百姓聚集的地方进行辟谣。

除此之外,还有辟谣文书张贴在了告示栏上。

当然,作为传播消息最有效的手段,报纸也不甘落后。

为了让辟谣的文书早日传遍长安,许多书坊都选择了临时印发一期报纸。

报纸的头版头条,除了辟谣的文书,还有前几日从卧川府传来的捷报,以及国子监祭酒程正道的奇闻轶事。

因为这一期报纸印的突然,不在原定的计划内,不符合报纸编号的规律,因而被编为号外。

一时间。

“号外”的吆喝声,传遍长安城的大街小巷。

如此大范围,大规模的辟谣,并不能打消所有人的疑虑。

但足以让绝大多数的百姓放心。

毕竟,相较于燕国细作流传出的消息,他们还是更愿意相信朝廷。

当然。

还有一小部分人,认为辟谣只是朝廷掩盖战败的手段,仍然选择相信燕国细作的消息,变卖家产,逃离长安。

对朝廷而言,只要他们不为虎作伥,散播谣言,离开与否,并无所谓。

因此,这一场可能掀起动乱的谣言风波,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掐灭。

只是。

对百官而言,报纸上的辟谣和捷报,并不能让他们安心。

因为他们心里清楚。

即便方相再如何用兵如神,也不可能仅仅凭借二十万新招募的士卒,歼灭十万燕国精锐。

燕国一日不退兵,白起一日不回援,长安城就始终笼罩着一层阴影。

没人知道,燕军什么时候就会兵临城下。

真要等到那么一天,才想同燕国谈判,未免太迟。

当然。

百官有这样的顾虑,也是人之常情。

不要说他们,就连坚定不移要与燕国一战到底的女帝武明空,偶尔也会产生这样的顾虑。

尤其是雍州被班鸿飞的二十万大军占领。

卧川府与剑南道的消息几乎传不回长安,这一点,更是加剧了她的顾虑。

她相信方修能够战胜班鸿飞,但也担心他会出现意外。

相隔上千里。

武明空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每晚在寝宫为方修祈祷,希望他一切安好。

“老天保佑,就算赢不了燕国,也要让方修平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