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严防死守(2 / 2)
上官海棠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
然后一脸严肃,语气郑重的道:
「燕国的密探传来消息,自两个月前开始,一种新出现的瘟疫在整个燕国蔓延开来,一开始只是在燕国东部的蓟州,后来是整个东部,再后来是中部和北部,如今已经有向南部蔓延的趋势。
这种瘟疫极为可怕,蔓延的速度
极快,没有接触到病患,都有可能染上,据可靠的消息,整个蓟州府城从有人发现这种瘟疫,到五成的百姓染病,只用了短短的半个多月。
除此之外,染上瘟疫的百姓,十人中有三人会因病重而死,剩下的人就算是挺了过去,脸上也会留有麻子,看着极为可怖。」
「瘟疫?!」
谢千四人听见这话,互相对视一眼,都能从彼此的眼中看出惊诧之色。.c0m
显然他们压根没有想到,突发的事情竟然是瘟疫。
「十人中有三人病重而死......这样的瘟疫,史书上都罕有记载。」
作为内阁首辅大学士,谢千饱读诗书,对瘟疫也算是颇有了解。
听见上官海棠的描述,他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眉头同样皱了起来。
「如今最重要的事是严防燕人进入我大乾与大周,将这种瘟疫传给我大乾与大周的百姓。」
谢千作为周国的百官之首,处理突发的事情算是有一把刷子,立刻点出了关键。
方修点了点头,道:「谢阁老说的不错,这是如今最重要的事情。」
说到这,看向一旁的秦兴言和钱浩南,道:「你们回到衙门后,其他的事情先放一放,把这件事情当作头等的大事去办,务必在三天之内拟定好章程,送到与燕国接壤的边关,让驻扎的士卒严防死守!
除此之外,还有往来的商贾,也要限制!不能让他们随意进出!若是瘟疫在大乾与大周蔓延,本相要重罚你们!」
两人听见这话,忙不迭地道:「下官一定不负方相重托!」
方修沉默了半晌,紧接着又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本相要同你们讲。」
四人见方修一脸的严肃,全都打起了精神,聚精会神的听着。
片刻后。
方修郑重的声音响起。….「从海棠的描述中,本相总觉得这种瘟疫,本相曾经在一本医书中见过。」
在医书中见过?
方相(摄政王)平日里还看书?
看的还是医书?!
四人听见这话,全都有点儿发懵,好一会才缓过神,心中好奇。
方相为何突然说起这个。
难道说,方相知道该如何诊治这种瘟疫?
可是。
按照上官海棠的描述,这种瘟疫如此可怕,怎么可能轻易的诊治。
就在他们胡思乱想的时候。
方修再次开口:
「医书上记载,这种瘟疫名为天花,古人有阻止它蔓延的办法。」
天花?
包括上官海棠在内的五人,听见这话,都是一怔。
按理说,如此可怕的瘟疫,如果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出现,必定会被记录在史书之中。
但谢千确定,他在史书之中从未见到名为「天花」的瘟疫。
「如何阻止瘟疫蔓延?」
谢千好奇的问道。
方修道:「除了常用的那些手段,最重要的是接种天花的疫苗。」
「疫苗?」
几人又是一怔。
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
前世作为生物狗,方修对疫苗的原理和制备还算是了解。
但几年过去,在实验室里做机械的工作,来到大乾,更是做着跟生物完全不相干的事情。
脑海里疫苗的各种知识,不说忘了个干净,也差不了多少。
因而,一时间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只能尽量用几人能听得懂的话道:「就是往身体里注入某一种药,之后
便不会再患上这种病。」
几人听见这话,先是一怔,随即表情都变得有点儿奇怪。
一时间,无人开口说话。
显然,他们认为方修说得太过不切实际。
若是注入某一种药,便能治好瘟疫,那瘟疫岂不是还不如风寒可怕?
瘟疫之所以被称作瘟疫,便是因为瘟疫没那么容易诊治!
史书上记载瘟疫: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
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由此可见,瘟疫绝不是某一种药便能治好的!
心里虽然这么想,嘴上却没这么说。
毕竟,方相说得言之凿凿,他们要是给予否定,岂不是驳了方相的面子。
一旁。
方修见到几人的表情,顷刻间便明白了他们的想法,摆摆手道:「你们心里如何想的,便如何说,这便是议政大臣会议存在的意义,若是你们这些议政理事都不敢说话,将来本相要是犯了错误,岂不是无人能够纠正?」
话音落下。
几人皆是一怔。
尤其是杜晨安等三位方党核心,更是觉得震撼。
要是放在几年前,方相无论如何也不会说这样的话。
沉默了片刻。
对瘟疫颇有了解的谢千开口道:「下官以为,想要阻止瘟疫蔓延,仅靠一味药方,怕是作用不大。」
方修听见这话,看向他,道:「疫苗不同于寻常的药方......罢了,跟你们解释,你们也听不明白。」
只讲了一句话,方修就放弃了跟他们解释疫苗的想法。
看向一旁的秦兴言,道:「户部拨出一批银子,送到郊外的医学院,让他们照着医书上的想法,研制天花疫苗!」
秦兴言想了想,问道:「方相,拨多少银子合适?」
方修思索了片刻,正色道:「先拨十万两!」
(本章完)
..
我不是赵高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