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0章 狼烟四起(2 / 2)

加入书签

李必、单究、曹斌、宋闻等人在北边由李必指挥。

王元道:“刚刚接到李必将军的消息,匈奴大举入侵了,兵力最少有十万。”

匈奴人终于来了!他们可比楚军、齐军还要难缠,主要在于匈奴兵皆是骑兵,机动力很强,要想发动进攻,只能是骑兵对骑兵。

骆甲道:“将军,除了拼死抵挡外,我们别无他法。”

王元道:“本将军决定,亲自带兵赶往北边,直接指挥跟匈奴的大战。”

南边的防务,需要有武将来负责。

王元目光移向骆甲,说道:“骆将军,赵地南边就交给你了。齐国必定不会坐以待毙,很有可能出趁机出兵,你一定要守住巨鹿郡、东郡。”

在黄河以北地区,巨鹿郡、东郡与齐国交界。

骆甲誓言旦旦道:“请王将军放心,末将一定守好这里。”

目前,在赵地南边,有十四万步卒、两万骑兵。

三天后,王元率领七万步卒、一万骑兵赶往北边。

等剩余的十二万步卒到齐后,还会再抽调五万赶往北边。

这样一来,骆甲将会有十五万军队抵御东边的齐国,王元将会有二十五万军队抵御匈奴。

邯郸城北,数万大军向北进军,随行武将有田集、王虞人、吕马童、曹斌、王威、唐其、秦勇等人。

八万大军出发了。

王元亲率一万骑兵走在前面,要先一步赶到雁门郡。

————————

代城,这里原本叫代县,是代郡的治所。

代王陈馀来到代地就任后,把代县撤销,改名为代城,作为代国的都城。

在代城,专门有处地方作为代王的王宫。

自从成为代王后,陈馀过得优哉游哉的,再一连纳了四个妃子,每天乐在其中。

今天,陈馀正在跟妃子们作乐,正在跟妃子、宫女们完捉迷藏游戏。

这时,一人匆匆跑来。

“代王,不好啦!匈奴人袭击上谷郡、代郡长城防线!”

这个不好的消息传来,陈馀顿时没有了心情,他大声道:“去去去!”

妃子、宫女们匆忙退下。

目前,陈馀有八万军队,有一半部署在长城防线,他严令当地守将,一定要死守,再紧急调兵支援。

————————

蓟城,原本韩广的王宫,如今是新燕王臧荼的王宫。

臧荼并不好色,就任燕王后,勤于政事,把燕国打理得不错。

目前,燕国有人口一百五十余万,兵力十余万。

燕国跟秦国治下一样,凡年满十五岁的男丁,皆要接受军事训练。

臧荼原本有军队十万,加上正在操练的士兵,共有十九万人。

这天,臧荼接连收到边疆守将派人传来的报告。

“启禀燕王,匈奴大举进犯!”

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长城烽火台狼烟四起,三个郡都有匈奴人进犯,都是在同一天被进犯。

臧荼接到这个消息后,并不意外,之前就估计着,匈奴开春后很有可能会进犯,果然来了。

他下达命令,所有正在操练的士兵,暂时不返回家中,一起抗击匈奴。

原本燕国有粮食储备,提供给朝廷一部分后,剩余储备还能让十九万士兵维持一年左右。

燕国十九万军人,除了少数留守蓟城周边外,十数万人参与到抗击匈奴当中。

————————

不久后,身在咸阳的大业皇帝,接到了匈奴进犯的报告,他严令王元,必须坚守好秦国北方。

至于两个诸侯王,就算他们不求救,要是两地被匈奴肆虐得太严重,同样要出兵打击匈奴。

雁门郡西侧,这里离匈奴边境不远。

秦军骑兵和匈奴骑兵,在这里血战。

最后,秦军损失七千余人,匈奴损失万余人。

二月二十日,王元率领骑兵先一步赶到雁门郡。

李必前来迎接,向王元报告情况。

这段时间来的跟匈奴作战,骑兵累计战死12055人,步卒战死17497人,预计匈奴的损失不会少于我方。

在有秦军骑兵的周边地域,基本上没有敌军突入,在步卒守备的地方,由于机动力不足,少部分地方被匈奴兵突入。

————————

雁门郡北边,这里有个不大不小的村子,村子里有三百余人。

现在天气比较寒冷,这里的春耕还没有开始,大多数村民都待在家中。

二月下旬这天,一队上千人的匈奴兵突入这里。

“匈奴人来了!”

“匈奴人来了!”

“匈奴人来了!”

村民们恐慌起来,每家都大门紧闭,村民们手中拿着菜刀、铁锹之类作为武器,那些猎户们还拿起弓箭,一旦匈奴人来了,跟他们死拼。

这里原本是赵国国土,由于免赋税徭役一年,村里的成年男子没有从军,他们是保卫家人的主要力量。

“砰”

匈奴人踢开木屋,冲入一户村民家中。

村民们无论男女,都拿起武器死拼,砍伤一名匈奴兵,一家五口皆被杀死,粮食被抢光。

整个村都是这样,村民反抗的作用不会太大,他们只杀死匈奴兵十余名、打伤匈奴兵三十余人,全村的人都惨遭匈奴人毒手。

匈奴人屁颠屁颠的,逐一进屋子搜查粮食和财物,让马匹载上战利品想要回去。

他们还未来得及离开,秦军骑兵赶到了。

这是由曹斌率领的数千骑兵赶到。

望着远处村庄被焚烧的房屋,士兵们眼中都喷出愤怒的火花,誓要把杀人不眨眼的匈奴人杀光。

“弟兄们!别让匈奴人跑了!”

曹斌并非一股脑冲锋,而是派出一部分兵力去到西边,挡住匈奴人东逃的去路。

他再将剩余三千士兵,分成三个队,对匈奴兵进行包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