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第二百四十张 话不投机(2 / 2)
以思湘文化之前的分量,本来还没有什么事,但是自打影视基地立项之后,又有了《剑中原》作为催化剂,韩三爷才破例通知了思湘文化。
徐声微微点了点头,《阿凡达》显露出来的好莱坞视效峥嵘,让国内电影工业受到了不小的挫折。也因为如此,文化部准备延长国产保护期的时间,这才有了明年年底的《中美电影谅解备忘录》。
而文化部召集各大影视公司的目的,一是为了深化电影市场的私有化发展,二一个则是为了给弘扬国产文化定一个基调。
也正因为这个会议,互联网巨头渗透影视圈的动作也越来越大。
徐声微微皱着眉,他对这些东西不是不了解,不过就算子紫霓投资的揽金速度不错,但想要完成影视市场的布局,需要的钱却不是一点两点。
院线方面,思湘文化虽然有一些动作,然而因为影视基地的规划,花费了思湘文化的大部分经历。
而互联网视听平台,公司虽然有投资,但是却没有深入进互联网的烧钱大战里面去。
互联网的资本游戏徐声压根没兴趣参与,站在岸边吃肉喝汤就行了,深陷泥沼里到时候迈不开步子,会拖累徐声发展电影工业的规划。
所以在这方面,徐声一向都谨小慎微。
“没想到三爷对思湘文化那么重视。”徐声笑着客套了一句。
韩三爷又大致跟徐声说了一些文化部的举措,随后便离开了,张义某则拉着徐声找了一间安静的茶馆喝起茶来。
《寄生虫》的剧本是很不错,不过老谋子在一番吹捧之后,却转移了话题。
“对了,小徐,我看你的电影,很多都有着好莱坞电影的痕迹,并不像国内的大部分导演那么死板,你觉得在国内搞好莱坞式的视效大片,有没有市场?”
张义某的电影是很不错,可到了国内电影市场彻底成型的阶段,却很少再能见到国师的作品。其实不是国师对电影市场的把握不足,而是那一代的人很难跳出中国古典文化的桎梏。
就拿评价很不错的《影》来说,虽然票房也达到了六个多亿,但是在电影市场已经成型的年代,作为国师的张义某拿出那样的成绩,却不算合格。
《影》的质量,在18年算是个中翘楚了,但是相比《红海行动》和《我不是药神》之流,在市场的把握上却欠了不少。
老一代的文艺片导演,更注重人性的展现,邓朝一人分饰两角的演绎很精彩,但是却忽略了新媒体时代的观影人群的价值取向。
那时候的人们,不再喜欢人性上的解析,只在意电影狗不狗爽,剧情狗不狗曲折。
《剑中原》的成功,也逐渐的证明力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像那个时代迈进。
“市场肯定是有,要是能拍出一部华夏版的《指环王》出来,不受欢迎那是不可能的。好莱坞式的国产电影,视效反而是其次,最重要的还是电影能否得到东西方影迷的认可。”
徐声知道老谋子为何单独把他叫来了,文化部主持这次会议之前,应该跟中影下了任务。徐声记得《长城》的筹备工作,似乎准备了好几年。
不过《长城》这部合拍片,似乎不那么好《改编》。
让一个外国人来做华夏的救世主,这种怪异的价值观,国人是很难接受的。中影之所以要主导这个合拍项目,就是希望国产电影能走出去。
虽然《长城》最终在国内也收获了11亿的票房,但是无论从口碑和投资来看,都证明了这部电影是失败的。
而《长城》的失败,也导致了国产怪兽电影长时间没人再敢去尝试。
“那你觉得合拍片该如何来糅合这种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呢?”
“张导这是给我出了个大难题呀!”徐声不由得笑了笑,“其实好莱坞电影的内核,并没有什么深层次的东西,只要让人看了舒服,让人看了觉得爽快,再加上不俗的视效,基本上就能成功。”
“但话是这么说,做却很难做到,毕竟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与我们的大国文化还是有一定分歧的。就拿《剑中原》来说,虽然能在国内取得不错的票房口碑,但是放到西方市场,效果可能就没那么好了。”
“好莱坞的电影,抛弃了很多民族文化的内核,这是国产电影很难做到的。”
张义某微微皱着眉,不禁想到了徐声的《盗梦空间》。
《盗梦空间》不管是第一部还是续集,其实都没有过多的民族文化内核在里面,续集更是完全成了一部好莱坞式的悬疑电影。
徐声在西方市场的把控上,的确很有一手。
不过《盗梦空间》的经验,却不适合用到《长城》这部电影上来。
老谋子摇了摇头,“文化部一方面想将华夏文化弘扬到世界各地,一方面又想糅合西方的英雄主义,而且他们还要电影能有一定的影响力,这确实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张义某的话,活生生的把《长城》的三大要素都点了出来。
“张导这是接了文化部的军令状?”徐声不由得有些同情老谋子。
“我这也是没办法,凯鸽现在的状态他们不放心,小刚的电影商业气息又太重了,至于李导那边,现在已经跟好莱坞彻底接轨。而且他们又害怕拍出另外一部《赤壁》来,我不接的话,就没几个人能接了。”
老谋子也是有苦难言,《长城》这部合拍片,谁接了都会头疼。
“哦?张导说的是个什么样的项目?”徐声明知故问。
“一个围绕长城展开的故事,而且还要能糅合东西方文化,我现在连点思路都没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