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三章 家人的期望(1 / 2)
正如每年来百林考察调研工作组所汇报的那样,如今的百林可谓一年一个变化。即便每年都来的一众老爷子,也每次都能看到令他们高兴的变化。
那怕他们都退休养老,可涉及民生发展方面的事,他们还是比较关心。现如今的百林山民生活,跟几年前相比,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以往只能看到老人小孩,看不到青壮的村寨,现如今都显得家家团圆。之前每年外出打工的青壮,眼下都返回家乡,一样能赚钱养家并且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很多山民都清楚,他们能有今天的生活,都缘于沐正峰的扶贫帮困。从修建板房小学,让他们孩子得与上学之余,通到村寨的公路,也让村寨与山外相连。
真正改变他们生活的,还是沐正峰成立的农牧合作社。从最初收购山民的山货,再到现在产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因合作社走上脱贫致富的山民数不胜数。
一句话,只要山民自身不懒,肯花力气干活的话,一年下来都能赚不少钱。或许正是这种变化,也令百林成为省里关注的焦点,还吸引了上面的关注。
现如今,这种发展模式,正在往周边各县进行扩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邻县那些修建板房小学跟修通公路的乡镇,山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加上因地制宜的种养殖模式,更是带动了一大批村寨,从以往只能靠种地求生的生活方式中转变过来。别的不说,单单养殖兔子这一块,便令不少山民受益。
从最初单纯的养殖杂交野兔,再到现如今多个养殖兔品种,养殖兔子的这个产业,也给不少山民创造了收入。相应的,这个产业链也开始变得完善起来。
就因为肉兔这个产业,沐正峰便在工业区创建了一家肉兔加工厂。其中生产出来的兔肉松,甚至还销售到国外,每年创造的外汇收入也不少。
兔头跟兔皮的深加工,也让加工厂每年需要的兔子数量在不断增加。有需求,意味着山民养殖的兔子不用担心卖不掉。甚至有些山民,搞起了专业养殖的模式。
每年靠着养殖兔子,一年下来一家收入都能达到十几万甚至更多。这也让很多地少人多的村寨,成功借助种养殖项目,摆脱靠地吃饭赚钱的生活方式。
在云甸牧场待了快十天,眼看天气开始转凉,一众老爷子也决定启程回省城。虽然有点舍不得,可他们心里都清楚,一直在这里住下去,多少还是有些不妥的。
再怎么说,如今的云甸牧场,可是沐正峰的私人产业呢!
临行之时,这几天没事就往茶园钻的王保国,也很认真般道:“阿峰,明年你这茶园采的茶,一定记得给我留点。我觉得,你这茶园出的茶,味道应该不错!”
“放心!搞这么一座茶园,更多也是满足我自己的需求。相比以前去山里采,多少有些麻烦。现在茶园就在旁边,那自然省事了许多,而且每年能采收的嫩茶也会更多。
等炒了新茶,要是品质真不错,我一定第一时间托人给你们送去。要是不出意外,后续我也会再移栽一些茶树过来,争取把剩余的茶园用地全部栽种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