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4章败亡定局(2 / 2)

加入书签

作为一个同样雄霸一州的霸国,区区十万人规模的国战,只是开胃菜而已。

等这餐前小点吃完,很快大餐就要端上来。

届时数十上百万的魏兵,甚至那些草原部民,都将化为北方洪流,一波又一波的冲向周国,直到将对方彻底击垮,占据了对方的土地,才会停止。

不过到了那时,周国覆亡了。

这些北方寒潮下的遗民,下一个目标,可能便就会换成楚国了。

若真到那一天,说不定楚国还要和他们做过几场,才能守住自身领土。

因此陆渊对于周国,其实也并不是完全抱着恶意。

将来若是有需求的话,或许也可以扶持对方,把周国当做楚国的北部屏障,用来阻挡北边那些寒潮移民的威胁。

国与国之间,关系好恶,从来都不是固定的。

唯有利益和局势,才是作出选择的导向。

陆渊做大王这些年,对此已经有了深刻体会,并且熟稔于心了。

当然,以上这些,都还只是推测。

周国与魏国之间,也还没爆发大战,顶多是有一些小国战而已。

事情最后是否真的会如此,一切还有待观察。

但即便如此,战争已经达到小国战规模的朔方战线,周人每年也要损失数万兵马。

东边的河阳二郡倒是好一些,周国与梁国,战事规模并不大,甚至连摩擦冲突都极少。

两国虽然在边境屯驻了重兵,但彼此都很克制,都没有将战争扩大化的意思,还是保证了一定理性的。

只是就算这样,光两个西线和北线战场,周国每年阵亡伤残的士卒,数量便有二十余万人,并且规模还在渐渐扩大着。

照这趋势,两线战场维持个十年,周国光是在战场上的死伤人数,便要破二三百万之多。

如此数目,基本也相当于周国所有男人,都在战场上死上一遍了。

由此可见,同时面临北方和西边两拨迁徙潮的周国,所面对的处境究竟有多么恶劣。

这样也难怪玉蟾道明明身处周国境内,却半点也不看好对方,不肯下重注投资了。

只因周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实乃天下第一恶劣。

北有魏国和草原牧民,西有西凉和雪原蕃人,东有青州霸主梁国,南有新晋崛起的楚国。

以上四方敌人,都有能力出动百万大军,任何一个比起周国来说,都是毫不落于下风的。

此时周国以一敌四,以一国之力面对四个同级别的对手,无论怎么看,都是前途暗澹,未来堪忧。

玉蟾道但凡有半点理智,对于未来但凡有半点期望,都不可能把自身道统之兴亡,寄托到周国身上。

如今能支援周国一位护法神将,已经是看在同乡之谊,仁至义尽了。

天下有识之士的眼中,未来的中州争霸,周国已然提前出局。

甚至这个霸国的败亡时间,可能也就在这一二十年内了。

此时看似武功煊赫,但一切不过回光返照,等最后一丝元气耗尽,便是这位雍州霸主陨落之时。

此为天命,非人力所能逆也。

陆渊便是看破了这丝天命,所以等戳破了周国虚实之后,便传讯给黄玄,让对方在陇西之地不要太过深入,稍稍掳掠一番人口之后,便可撤回汉中。

周国已经注定要败亡了。

面对四方围攻的局面,对方就算再是不甘,也难挽颓势。

可对楚国来说,周国太早败亡,并不是一件多好的事情。

周国若是灭亡了,最大的可能,就是一国六分。

即蕃人、西凉国夺取河陇二郡,卫国夺取周国的朔方、关内二郡,赵国夺取河南郡一部,梁国夺取河南郡一部,南阳一郡,楚国则夺取周国控制的襄阳郡三府。

以上这些地盘划分,都是按照周国与各国之间,山川相连,距离长短的推测。

从这推测上便能看出,周国灭亡了,六家势力之中,楚国能捞到的好处是最少的。

区区三府之地,对于现在的楚国来说,也就聊胜于无,没多大意义。

反倒是另外几家,夺取了周国的领地之后,实力得到扩张的他们,对于楚国的威胁,可就远比一个周国要大了。

梁国夺取了周国占据的中州二郡,将进一步完善中州地盘的拼图,实力得到壮大,将来楚国想要北伐争夺中州,难度将会更大。

魏国夺取了周国的核心之地,将直接威压楚国的汉中、襄阳二郡,对楚国北疆的防务压力,直接带来巨大威胁。

可能以后整个北境,都无安宁之日。

蕃人夺取了河陇二郡,暂时有了栖息之土的他们,此后对于楚国的需求依赖,将大为缓解。

今后楚国在想拿捏对方,可就没现在这么容易了。

甚至这些蕃人在河陇之地占稳脚跟之后,还可能得陇望蜀,想着打进汉中郡和西川郡,拿下这些地盘,用于扩张自身的生存空间。

唯一一个对楚国没威胁的,也就是远在冀州的赵国了。

可赵国与楚国相隔太远,彼此联系一次都要数月半载,中间还有各国相阻,楚国就算想与对方合纵连横,效率也都太低了。

故而仔细总结一遍,对于楚国来说,周国灭亡,反倒还不如维持这个雍州霸主的存在,这样更为有利一些。

最起码。

在陆渊统一扬州,整合好江南之地,有力量北伐之前,周国不能灭亡。

所以现在,对周国放血可以,让这个雍州霸主慢慢虚弱,楚国则趴在它的伤口上吸取养分,一步步壮大自己。

等最后成长起来了,有足够实力,在会同周边的各个凶兽,一起瓜分这个虚弱的巨人,攫取巨人身上最为鲜美的那几块肥肉。

在达成这个目标前,周国不能灭亡,甚至有必要的话,楚国还能帮对方一把,让这个北地屏障,撑得更久一些。

于是秉承着这个思路,陆渊也适当调整了一下,自己针对周国的策略。

以为屏障,虚弱为主,必要时还可以扶持一二。

这便是今后针对周国的战略了。

……

神武十年五月十三日。

周国北疆精锐抵达陇西郡腹地,先锋与入侵此地的楚军交战。

两军大战一番,周国兵多,楚军失利,难抵其众,不由败退。

然后黄玄秉承陆渊的战略,借此败战,顺势撤兵数百里,将此前占据的陇西诸多府县,丢了大半。

随后再派出使者,前往蕃人之处,告知周人援兵抵达的消息,并且楚国已准备撤军。

接着不等蕃人回应,放弃了诸多占据的地盘之后,黄玄领兵再与周人援兵大战一场,将其击退,遏制住了周人气焰。

最终得了空闲,楚君带着最后一批裹挟的周人民众,顺着阳关小道,撤回了汉中郡。

至此,这场楚军出陇之战,最终以楚国裹挟了三十万陇西之民返回汉中,彻底宣告落幕。

而楚军撤退不久后,蕃人依旧心有不甘,舍不得放弃现如今拿下的大好战果。

最终被贺拔胜会合援军之后,抓到机会,将复仇的火焰,狠狠的撒在了这些蕃人身上。

一连数次大战,接连歼灭了蕃人二十余万兵马,狠狠的重创了这些入寇的蕃贼。

不过虽然损失惨重,但这次春掠,蕃人却也从周人手上,夺得了上百万石粮食。

这些食物运回部落之后,再减去战死的人口,已经足以让雪原上的诸多部落,好好的缓一口气,饥荒大为缓解。

今年夏天,能少死一些人了。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

随着河陇战事的彻底落幕,等楚军带着周人之民返回汉中,陆渊也顺势下诏,将这些略来的三十万周民迁往西川,以充实当地人口。

同时驻扎在汉中已有半年之久的三支北伐禁军,也由青云子统帅,正式开拔归京。

现在北方战事已了,汉中稳固,周国威胁已经解除。

至于东面的宁国,陆渊也亲率兵马防备,有洞庭郡十支禁军,五万水师,以及地方诸府县兵在,近三十万常备战兵,也足保无虑了。

现在就等青云子领着北伐的六万大军返回,还有李雄率领的十万诸侯兵马抵达洞庭,以这十六万大军为基,便可顺势组建南征大军了。

最多等到秋季,楚国便能发动南征,一统岭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