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0326 漕运水道(1 / 2)

加入书签

那就事不宜迟,现在就出发!

于是三百萧家军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先划出一百老兄弟,由头目张俊率领,驻守在临海屯中,听从姐姐萧文秀的指挥。

另外四百人,则分别由头目刘辰和胡宇带领,跟着萧文明一起行动,保护兼押送着桑淳元、桑忠昌父子二人前去洛阳办事。

洛阳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

按照中国古代的地理政治观念,这座城市位于天下之中,便于朝廷管理大齐朝方方面面的疆土。因此太祖建立王朝的时候,便定都于此。

此后逾两百年,大齐就始终没有迁都过。

但是在这两百年之内,随着气候变化,关中平原早已不复往日的富饶,按照后世的说法,已经渐渐荒漠化了,光靠平时的粮食产出,勉强能够做到自给自足而已。

可是都城洛阳还要养活三四十万驻扎于此的禁军,这些人的军粮开销就不是关中平原能够担负得起的。

太祖皇帝之后,太宗、高宗两位皇帝,同样是深谋远虑,便在国家草创之际、国力鼎盛之时,一面将历朝历代原有的运河重新疏通,一面则新开掘了千里运河,终于打通了黄河和长江两条水系,这便是维系大气王朝经济和军事命脉的大运河了。

运河由北至南,从京城洛阳出发,经支流进入黄河,由黄河进入通济、永济两条运河,进入长江、淮水,过长江之后再由江南河沟通苏州、杭州等地的富裕州府。

因长江湍急,江上不便设立港口,因此一般的客商想要进入运河,从临海县到洛阳城的话,还必须先绕一个大圈去苏州走一趟,在苏州的港口上船,再经由支流水道进入运河。

不过萧文明却不一样,他自己本身就经营着一个海港,海港里有的是船,船既然能走海路,自然也能走江路,只需要在港口处选择一两艘可在狭窄河道航行的小船,或租用下来或直接出钱买下来,就可以了。

至少一开始,萧文明是这样想的。

海港本身就是萧文明开的,这样的事干起来得心应手,只用了半天时间,不但合适的船买了下来,就连靠谱的船工也雇佣下来了。

然而眼下正是深秋初冬季节,西北风已然刮了起来,萧文明雇佣的都是海上行船的老水手,素来是靠风吃饭的,实在是不知道在逆风的条件下,怎样在长江里逆水行船。

扬起的风帆,非但没让船舶在长江里移动一步,反而被江水和江风刮着倒退了不少……

无可奈何,萧文明只能重新返回临海港,将人、物从船上卸下来,老老实实去一趟苏州城,再在苏州城的内河码头上雇佣船只和船工,进入长江运河。

所谓术业有专攻,大抵就是这个意思了吧!

现任苏州支付汤光耀,不但是萧文明老熟人,也是桑淳元的老部下,他一听说是萧文明出现在了运河港口,便忙不迭地亲自过来见面。

萧文明现在在办的是一件大事,越少节外生枝越好。

因此他一路行动,连旗号都不打,就是怕惊动汤光耀这样的地方官员。

怎奈何萧文明的排场实在太大了,这么威风凛凛的数百弟兄,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动,根本就不可能隐藏身份,不过在队伍里隐藏桑淳元和桑忠昌这一对父子还是可以做到的。

因此听说汤光耀来了,萧文明便赶忙地迎了出去,免得他见到大队人马,被他看出了破绽。

汤光耀倒也有话直说:“萧大人你都听说了吧?”

“听说……听说什么了?”

“听说桑总宪突然失踪,到现在已经快五六天了,金陵城里乱成了一团,桑大人现在人在哪里?你知道吗?”

看样子,朝廷的反应终究还是慢了一些,汤光耀被自己带走到现在已经快十天了,朝廷五天后才发现不对劲,也是有够迟钝的。

然而汤光耀却要比一般的朝廷官吏聪明一些,他已经猜出来了,桑淳元的失踪同萧文明必然有关系,这件事情向他打听准没错!

不是萧文明不肯告诉汤光耀,只是这件事情牵涉的实在太大了、太广了,汤光耀虽然是苏州知府,这官做的也不小了,但在这件事面前他实在是不够格。

因此萧文明扯了个谎:“桑大人去哪里了?我怎么可能知道?你是他的下属,你都不知道,那我就更不知道了。”

萧文明的话汤光耀也是将信将疑:“那萧大人雇船做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